共产党员践行“三个代表”的最终目的,就是造福于民,为民谋利。在XX区,提起区委书记XXX,干部群众都会纷纷竖起大拇指,称赞他是一个好书记。要是你再接着问一句:“为什么?”,就会听到几乎一致的回答:“因为李书记他时刻想着咱老百姓,实实在在地为咱们谋福利,”群众的夸奖是一个共产党员的最高荣誉。XXX同志能坚持一举一动都让老百姓满意,一言一行都让老百姓服气,这一切都源于他那发自肺腑、情深意切的百姓情结。本文转载自
殚精竭虑谋发展造福百姓
2002年,按照组织安排,XXX同志来到XX区出任区政府区长。对他来说,这是一个挑战,因为他深知,作为区长要考虑全区20万干部群众的衣食住行、甘苦冷暖,管好这个“大家”,谈何容易。在第一次区政府全体成员会议上,他第一次亮相,就立下了誓言:“为百姓谋利是我们政府最大的工作”,“要想让老百姓的日子越来越好,就必须先让我们XX区发展起来,富起来”。在任区长的近两年时间里,他的足迹踏遍了全区11个乡镇和16个国营农林牧场,跑遍了全国各地。他下基层,跑村屯,了解群众想的啥,盼的啥,帮助群众寻找致富门路,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他进机关,看企业,了解职能部门服务情况,企业生产经营效益,指导部门提高工作效率,帮助企业解决困难和问题;他参加各种经贸洽谈会,接触国内外客商,推介项目,招商引资,使铃田薯业、天丝亚麻、嘉宇畜产品公司、龙丹百岁乳业等一批企业先后落地XX区,并且成为XX区加快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辛勤的努力和扎实的工作,得到了及时的验证和回报,XX区经济在连续遭受自然灾害的情况下,依然保持着稳步增长的良好势头,农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也实现了“灾年不减收”。XX区的干部群众对他所做的一切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2004年,在XX区委第三次党代会上,他以全票当选为区委书记。当主持人宣布这一结果时,全体代表报以了长时间热烈的掌声。
作为区委书记,他想的更多了,想的更远了,当然这一切都不会离开“造福百姓”这一根本目标。他在代表区委常委会所作的工作报告中,大胆提出了“逐渐拉平市区工资差距”这样一个工作目标。谈起职工工资,这是历届领导班子和全区群众多年来始终关注的问题。XX区撤市建区后,经济总量较小,财力弱,每年的财政支出总是捉襟见肘,是个典型的“吃饭财政”。正由于这一原因,虽市区同处一地,可干部职工的工资却存在着一定差距,对此大家都有一些想法,也影响着工作的积极性。虽然往届领导也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可是因为没有大的企业、大的财源,要想靠现有财力拉平市区工资差距,难度相当大。李书记的这一举措,让大家看到了作为一名党的领导干部的胆识和魄力,也体会到他那情系百姓、造福群众的赤子之心。但是,一些了解区情的老同志也有些担心,要想拉平市区工资差距,难度太大,如果不能兑现承诺,不仅会失信于民,还将会影响党的形象。2004年,整整一年,区委大楼里几乎见不到李书记的身影,大家都知道,那肯定是李书记又外出联系客商,争取资金,申请项目去了。2004年年底,一项举动让全区干部职工欢欣鼓舞,每个人都平均增加了130元的工资补贴,而且以后将纳入工资之中。这样,市区工资差距从185元缩小到55元。李书记的承诺兑现了,这让全区干部职工对他充满了敬佩和爱戴,更让大家看到“为民谋利”在他这里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是实实在在的努力和行动。2004年,在他的带领下,全区上下团结一心,紧密配合,全区政通人和,人民安居乐业,经济和社会发展更是成绩喜人。全区生产总值完成42,687万元,同比增长10.9%,自1997年以来首次实现两位数增长;财政总收入完成20,364万元,同比增长17.7%;全区农业总产值实现34,243万元,同比增长26.2%;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760.2元,同比增长54%。XX龙珠远东国际滑雪场、金湾电站、XX东宝碳素厂、西峰山精制淀粉厂等一批大项目纷纷在XX区落地,并且正在逐步投产达效。
在为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殚精竭虑、废寝忘食的同时,李书记也不忘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他指导宣传文化部门把全区的农村“文化大院”活动开展的红红火火,把“周末大舞台”办得轰轰烈烈,这些文化活动不仅受到了全区广大群众的热烈欢迎,而且还得到中央及省市领导的高度评价,XX区还作为承办单位举行了黑龙江省首届“金色田野”农民艺术节开开幕式暨全省群众文化工作经验交流会。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使得全区广大群众的精神生活充实了起来,歪风邪气少了,赌博迷信没了,大家都在忙致富,奔小康。
访贫问苦解民忧心系百姓本文转载自
“当官不为民谋福,不如回家卖红薯。”这是XXX同志时常教育干部的话,也是他立官立行、心系群众的真实写照。XX区是个农业大区,近几年农业多次遭受自然灾害,农村贫困人口有所回升,城镇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深入开展,也使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日益凸显。所有这些现实问题,XXX同志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为了有效解决弱势群体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来XX区工作的三年间,XXX同志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倾听群众呼声,体察群众情绪,关心群众疾苦,努力帮助他们排忧解难。2002年春天,他来到XX区工作的第五天,就下基层慰问贫困职工。当他了解到二轻华光木板厂56岁下岗职工姜来忠祖孙两人的艰难生活后,心里非常沉重,下决心一定要帮助这位老同志解决困难,使其彻底脱贫,过上好日子。几天后,他亲自带着米面、豆油、生活用品和500元慰问金前去看望老姜爷孙,和他一家人促膝谈心,鼓励其振作精神。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老姜一家的生活困难,他又筹集资金近万元,帮助他开了一个食杂店,减免了相关税费,使祖孙俩每月有了500元左右的稳定收入,生活上基本有了保障。同时,还亲自协调学校解决了老姜孙子入学问题,减免了学杂费,并先后两次在老姜孙子开学时送去人民币共计1500元钱,叮嘱孩子要刻苦学习,早日成才。今年夏天,过上了稳定生活的老姜来到XX区委,含着感激的泪水,把一面题为“慷慨解囊心系下岗人,世代不忘人民好书记”的锦旗亲自挂在了李书记的办公室里,令整个大院的党员干部们深受教育和感染。三年来,在XXX同志的带领下,在其平民情怀的感召下,XX区参加帮扶贫困户的干部有456人,共帮扶特困职工165人。全区已确定小吃部、小烘炉、食杂店、幼儿园等开发扶贫项目45个,启动了22个,共投入资金20多万元,得到帮扶的贫困户也陆续在三年内逐步脱贫。在做好帮扶工作的基础上,XXX同志十分注重XX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工作。为了从根本上解决下岗职工的生活问题,他全面推进就业和再就业工程,几年来,共安排再就业人员4577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每年都被控制在3.2以内,达到了上级的工作要求。2004年,根据国务院下达的我省社会保障体系试点工作的要求,在XX区财力十分紧张的情况下,XXX同志通过的多方筹措,全区共投入企业改制、职工安置并轨资金1,137万元,理顺了职工的情绪,保障了职工的生活,推动了企业改制的顺利进行,维护了社会稳定。(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