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全市教科研工作的指导是: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和五中全会精神,发挥教科研职能,牢固树立服务学校、教师、学生、行政决策的宗旨,进一步增强课程、研究、创新、质量四种意识,以落实《市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施方案》为总要求,坚持问题导向,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开展教学创新行动,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一、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教育根本任务
1.开齐、开全国家、省规定的课程,开发校本课程,提高课程实施水平,实现课程育人的目标。进一步加强学科课程标准的和研究,努力使学科教学达到课程标准基本要求。
2.深入开展学科教学德育渗透的研究,实现教学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达成。落实“德育课程、学科课程、传统文化课程、实践活动课程”四位一体的德育课程设计与实施指导纲要。
3.强化教师教书育人的意识。任课教师在课堂教学、课外指导、作业教学等方面关注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学校实行全员育人导师制、“一岗双责”制度、班教导会制度等,鼓励教师担任学生社团、社会实践指导老师。
二、推进教学创新和质量提升两项行动
(一)进一步深化中小学教学创新行动
4.深化课程改革。开展义务学段课程优化和整合实验研究和试点工作。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中小学校本课程建设的指导意见》,推进中小学特色校本课程建设。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中小学实践课程建设的指导意见》,推进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开展中小学课程实施水平评估活动。
5.开展教学规范“学习、改进、提升”行动。严格落实《省中小学教学基本规范》,规范学校教学活动和教师教学行为,促进教学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推进教学管理创新。
6.创新教学方法。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研究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和“互联网+”的教学方式变革。推进以“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为特征的“自主互助型课堂”的教学模式研究。加强教学设计和教学评价研究,不断优化教学过程。
7.落实《市区域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指导意见(试行)》,开展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研究和试点工作。
(二)加强普通高中教学指导,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8.实施以检查、指导和评价为重点的高中教学视导制度。建立以过程性评价为主、终结性评价为辅的普通高中教学工作评价办法。落实以目标完成率为主要指标的教学质量评价方法。召开普通高中教学工作会议。
9.指导学校的课程实施工作。依据《省普通高中课程设置调整指导意见》和高考改革方案及配套文件,制定《普通高中教学指导意见》,做好选课走班、分类教学指导工作。落实《关于加强普通高中学科建设的意见》,进一步加强学校学科建设。
10.优化备考方式,提高备考效益。发挥骨干教师团队优势,加强备考工作研究。精心高三模拟考试和技术性训练及质量分析会,落实教学质量阶段性推进要求。指导学校做好分层教学和分类推进,加大优秀生培养力度,做好艺体备考和春季高考备考的指导。
三、做好新教育实验、常规教研和教育科研三方面工作
(一)持续推进新教育实验工作
11.扩大实验范围,扩展实验领域。举行新教育实验教育叙事展评活动,组织开展新教育成果展示、专题培训、开放周、“实验优秀教师”和“实验优秀学校”评选等活动。组织参加全国新教育研究院组织的培训及研讨活动。
(二)创新常规教研工作
12.以提高课程实施能力和课堂教学水平为主要内容,通过参与式或跟进式培训、现场观摩研讨、教学论坛等形式,引导和帮助广大教师增强学科底蕴,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升专业水平。
13.组织开展省、市级教学示范学校现场观摩活动,发挥“课程实施优秀学校”和“教学示范学校”的引领示范作用。
14.加强普通中小学作业教学和考试研究、指导。一是落实《市中小学作业教学改革指导意见》。二是加强普通中小学考试研究与指导,提高命题质量;三是深化初中学业考试改革研究,做好初中学业考试命题等相关工作。
15.开展“同教共研,服务基层”送教送研活动。重点加强对义务教育学段薄弱学校、学科和教师的帮扶、指导。落实《市教研员定点联系学校》,深入基层学校,开展研究和服务。
16.开展第20个“中小学教学常规月”活动。开展第五批“教坛新星”评选活动。
(三)做好教育科研工作
17.研究新形势下教育科研工作服务区域教育发展问题,编制“十三五”教育科研规划。
18.组织“十三五”教育规划课题申报工作。召开教育科研工作会议。组织第二届市级教学成果奖评选活动。
四、采取四项策略,不断提高教科研服务水平
19.坚持问题导向。针对学校、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开展各种研究、指导活动,增强活动的针对性、实效性,全面推进课程建设与教学创新,提升课程实施水平。
20.加强顶层设计。按照基础教育综合改革的要求,提出“推进课程改革、创新教学方法”和“区域教育质量综合评价”落实的具体措施,完成任务目标。
21.完善教学视导和调研。通过教学视导、教学调研、教学评估等形式,加强对课程和教学创新行动实施的评价与反馈。落实《市教研室岗位职责和工作制度》,规范教研工作程序,进一步增强教学研究活动的透明度,做到公正、公平。
22.实施项目(或课题)带动。重点推进高中优秀生培养、微视频课程建设、教研网络建设项目。落实“教学细节问题行动研究”、“小学课程优化和整合研究”、“新教育实验”等专项课题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