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制台、抚台、臬台、藩台、道台、府台、学台各是多大的官?(6)

清朝历史 时间:2025-08-18


道台,就是道员,正四品上下,介于省府之间,职责不固定

清朝地方管理体系分为“省—府—县”三级,上面讲的都是省一级的,在省一级之下,其实就应该讲府了,但是清代的三级地方官僚体系并不完全,在省府之间又夹了一个道台衙门,掌管为道员,尊称为道台。

其实,设置这个道台,也是清廷对地方官僚体系的一个分权制衡,担心总督、巡抚职权过大,将一些关乎国计民生的职权单独划出,派道员专门负责,比如粮道、河道、驿传道等。

在清朝之前,这是由布政使下面的参政和参议的官职干的事,清朝之后,给拔了出来,也有直接向皇帝密奏的权力。

在级别上,道员表面上是正四品官员上下,由于有密奏的权力,在有些地方的特殊道员,甚至可达到二品的品阶,完全可以与省级官僚分庭抗礼。由此可见,清廷为防止地方造反,究竟设置了多少道“保险”。

府台,就是知府,从四品,是地方行政官僚中层干部

通过对省一级的官僚系统介绍,大家应该能够看出,清朝地方官僚设计的“精华”部分全是围绕着省级行政权力绕圈圈,真正到知府一级的时候,已经不在中央直接控制范围内了。

换句话说,道员能够直接向中央密奏,这在清代之前是很难发生的事情,清朝办到已经很不容易了,但是要直接过问知府一级的具体事务,那是相当困难的。

当然,这并不表明知府的日子就好过,由于在省一级的官员中,清朝加持了太多的杠杆,最后都是需要知府一级的衙门来完成,这就导致知府遇事,像分类垃圾一样先归拢归拢,生员方面的当然是报告学政,赋税、人事调动报告布政使,司法方面报告按察使等等。

而要想完成任务,就必须与人打交道,再加上掌握了更多的权力,知府贪污受贿,简直是轻而易举。

而在知府之下,则是知县,这是清朝最基层的一个部门,代表了清政府能够有效统治的最底层行政机构,其级别在七品左右,直接向知府汇报工作。

总结

总的来说,清朝的官僚体系设计的非常巧妙,将当地的官吏牢牢的控制在了自己的手中,不过,这样也有一个问题,那就是许多原本可以由一个人来完成的任务,却被一大群人给牵制住了,导致了整个办事的效率低下。

这种低效的管理体制,又缺少监督,使得各地的官员常常“打成一片”,成为官官相护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