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清朝的故事

清朝历史 时间:2019-08-27 手机网站

  清朝作为古代中国在封建史上的收尾朝代,也是封建君主专制集权达到顶峰的时代。那你知道关于清朝的有哪些吗?下面是范文亭小编给大家分享的关于清朝的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关于清朝的故事:清正尚朴廉检受窘

  阎敬铭为官的时代,正值清王朝走向败落,官场极端腐败之时,然而他却主张去奢崇俭,并做到了为政清廉。他不仅自己俭朴节用,而且要求下属官员也不许奢侈,对那些好吃讲穿的下属官员,他都直言不讳地给予批评,督促改正。清代的史书中,对阎敬铭的清廉耿介极为赞誉,他称得上是清代著名的廉吏。

  阎敬铭做官多年,一直穿一件褡裢布做成的袍子,不管周围人如何评论,他都毫不在乎。以致出门在外,人们竟不知他是朝廷大员。而且不论在哪里任职,阎敬铭总是把自家的纺布机安装在衙署大堂后面,让夫人“纺绩于大堂之后。僚属诣谒者,惟暖阁旁机声轧轧而已”。对此,有人不以为然,认为他是沽名钓誉,有人则暗中讥笑,笑话他土得掉渣。可阎敬铭却以此为荣,他常常指着身上的棉袍向僚属炫耀说:“内中之絮,内人所手弹也。”

  他不仅穿着俭朴,所吃的饭菜也极其简单,平日所吃的是粗茶淡饭,即便是请客,他也毫不铺张。一次,山东新学政上任,阎敬铭设家宴招待,“所设皆草具,中一碟为干烧饼也,文介(阎敬铭谥号)擘而啖之,若有余味”。那位新学政大人却根本咽不下去,以致“终席不下一箸,而勉强吃下半碗白饭”。事后,这位学政大人对外人说:“此岂是请客,直祭鬼耳!”

  崇尚节俭的阎敬铭,在工作中也大力提倡去奢崇俭。阎敬铭到湖北担任粮台一职时,一切本着节俭的原则,力戒奢侈,以致“杜弊严,斯小人怨;植节峻,则同官猜”。然“流俗之讥评,终无损于清望”,并因他“崇尚俭朴,风为之变”。

  担任掌管大清财政的户部尚书以后,阎敬铭更是严格要求下属节用务实,并多次上奏朝廷削减不合理的开支。进入军机处后不多日,他就上疏皇上请求裁撤军机处的“点心钱”,认为每年花费大量银子的点心钱实在浪费。这所谓的“点心钱”,是指军机大臣们退朝以后,到休息室喝茶休息时茶房提供的点心,一般是每天两样,一周轮换一次。这些点心其实在市面上也卖不了多少钱,但是一到了皇宫内,上报的价钱就翻了几番。这是因为掌管采购的太监们层层加价,致使原本每天只有几十两银子的点心钱变成了几百两。

  阎敬铭的这一做法引起了中饱私囊的太监们和一些军机大臣的不满,一些同僚大臣下朝休息时故意在他面前摸着肚子喊饿,阎敬铭装做听不见,从袖子中拿出包好的麻花或者烧饼,吃得津津有味。旁边的大臣们见了这般场景,也只有叹气的份了。太监们虽然不敢明目张胆地跟他作对,但总找机会暗地里给他使绊。

  一次,内务府承办皮箱百口,每口皮箱开价白银六十两。阎敬铭觉得要价过于离谱,没有答应,太监们就把这事上报给了慈禧。慈禧召见阎敬铭,当场责问他为什么不允许采购。阎敬铭答道:“在市面购买同样的皮箱,每口最多不过六两,今已十倍,内务府虚报夸大的弊端可想而知。”慈禧暗地里也知道些内务府虚报夸大的弊病,没有责怪阎敬铭,只是令他半月内把皮箱买好。阎敬铭领了慈禧太后的懿旨,赶紧亲自带着人拿着银子去北京城的各个皮箱店购买,可是皮箱店都像商量好的一样关门歇业了。他觉得蹊跷,派手下问其中的原因,有个跟阎府熟识的店老板私下里告诉阎的手下说:“刚才有一些太监赶在阎大人前面到店里来吩咐,半月内不准开张交易,如有违反者商店就会被查抄,店里的人要治罪。”顿时,阎敬铭全然明白已遭人算计。无奈之下,他派属下连夜到天津去选购,结果等了好久却不见去采购人的消息。他派亲信去查问,才知道采购的属下拿了内务府太监一千多两银子,不仅函没有发出,而且早已携裹银子逃跑了。阎敬铭无奈,只有在慈禧面前叩头谢罪的份了。还好,慈禧太后知道是太监们捣的鬼,没有治他的罪,只是让他把钱照数拨给内务府了事。阎敬铭虽然极不情愿,但也无可奈何。

  还有一次,慈禧太后嫁内侄女,既想讲排场,摆阔气,又不愿自己掏腰包,她叫大太监李莲英直接找户部尚书阎敬铭办理。谁料被阎敬铭当场拒绝了,慈禧大为恼火。李莲英第二天威逼阎敬铭拨款。阎敬铭又给顶了回去,结果李莲英领了一帮太监到户部衙门乱砸一通,臭骂了阎敬铭一顿。liuxue86.com阎敬铭哪里受过这等气,但是他也知道是慈禧太后在背后给他们撑腰,实在拿李莲英这帮太监们没有。积愤成疾,很快就卧床不起,大病了一场。病好后,他思绪万千,一气挥就了《不气歌》,并贴在床头反复吟咏自勉。他的《不气歌》是:

  他人生气我不气,我本无心他来气。

  倘若生病中他计,气下病来无人替。

  请来医生把病治,反说气病治非易。

  气之为害大可惧,诚恐因病把命弃。

  我今尝过气中味,不气不气真不气。

  一代清官,在清末腐朽的官场上无力回天,只好自己委屈地吟咏《不气歌》来排遣心中的抑郁,实在是时代的不幸,国家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