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皇帝自缢于煤山后,是谁把他葬入明十三陵的?

明朝历史 时间:2025-08-18
崇祯十七年(1644年)的三月十九日清晨,崇祯最后一次召见阁臣,垂头丧气地说:“不如大家一起在奉先殿完事(自杀)。”然而阁臣中竟没有一个响应,崇祯内心不免绝望,面色大变,丢下召见的官员们急匆匆地走了。

此时的大顺军已经把北京城团团围住,齐化门外不战而溃,四处火光冲天,炮声动地,内城危在旦夕,喊杀声渐渐逼近,崇祯帝无能为力,已经陷入了近乎疯狂的状态,只能绕着宫殿狂奔长号,又是捶胸顿足,又是悲泣叹息,又是大叫:“内外诸臣误我,误我!”

三月十九日当晚,李自成开始对紫禁城各门大举进攻,负责守卫彰义门的太监曹化淳开城门迎降,外城陷落,内城的失陷也近在眼前。

在最后关头,崇祯决定为了保住自己的体面,冒险逃出重围,他颁布了亲征诏书,号称要御驾亲征,实际此时想的是率军逃跑。

但是讽刺的是,作为大明的一国之君,此时他已经没办法组织起来一支军队,内监们都在劝说崇祯快点逃跑,京城都沦陷了,不可能再有能支配的军队了。

崇祯依然坚持着要突围,没有军队只好手持三眼洋枪,带上一伙手无缚鸡之力的太监们冲出了紫禁城,然而当到了安定门,他便没有底气了,看没有突围的可能,在内监们的劝说下,才又沮丧回宫。

回宫以后的崇祯彻底认命了,他知道自己大势已去,局势也已经是回天无力,他首先想到的是自己以身殉国,然而在死之前,他还想见见自己的家人。

崇祯让宫中临时备下酒宴,召来自己的妃嫔和公主皇子们,这是他们最后的晚餐,当一家人哭哭啼啼痛饮一番后,崇祯在酒席间站起来,对着大家面无表情地说:“事已至此,可以死了!”

崇祯的周皇后默默不语,回到坤宁宫悬梁自尽,崇祯看着妻子自缢,连声说好,又对两个嚎啕不止的女儿说:“谁让你们不幸生在帝王家啊!”随即他挥剑杀死了幼女昭仁公主,而长平公主用手挡剑,右手被斩断,流血晕倒在地。

尽管同为皇帝的子女,在危急时刻不同的性别却有着不同的命运,女性是要清白的,崇祯帝为了保护女儿清白,只能挥刀砍杀女儿,但是对待皇子却另有一番安排。

崇祯并没有了结皇宫里面的三个皇子的性命,而是命人将三个皇子送到外戚家,设法外逃,或许崇祯还幻想着皇子们能保住性命,光复大明,但是为时已晚,他们都未能逃脱,都成了李自成的俘虏。

一场大屠杀以后,三更已过,已经是十九日的凌晨,昔日金碧辉煌充满天家富贵的紫禁城血流满地,成了一个刑场,各宫的宫女太监们此时纷纷逃出宫门,城中百姓看到如此情形,便知道宫中已经大事不好。

此时,李自成的大顺军也攻破了京城内城,并迎着黎明的清辉,开始向紫禁城迅速挺进,仓皇之中,崇祯带着王承恩踉踉跄跄地走出了神武门,爬上了紫禁城后面的煤山(景山),由于跑得太急,崇祯左脚的鞋子也跑丢了。

其实早在李自成的大军逼近紫禁城时,在无数个不眠之夜里,崇祯曾经想了无数次自己死的情景,只是一直期待着奇迹,但是这次,他清醒的明白,奇迹是不可能发生了,而他,是非死不可了。

煤山之上的万岁山寿皇亭,曾经是崇祯号令、操练大内士兵的地方,但眼下,他狼狈至此,生命,也即将走到尽头。

在景山上一棵歪脖树下,崇祯最终选择了自缢身亡,和自己18年的帝王生涯,和33岁的生命说了再见,陪同他的,只有太监王承恩,王承恩也以自尽的方式,选择了为崇祯殉死,此时,城外李自成的军队攻城的炮声响得正急,李自成也在同一天进入了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