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皇帝自缢于煤山后,是谁把他葬入明十三陵的?(4)

明朝历史 时间:2025-08-18


昌平州官吏赵一桂在《状中州》中讲述了他参与埋葬崇祯皇帝和周皇后的经过,赵一桂说,李自成虽然下令允许明朝旧臣对帝、后进行礼祭,并下令埋葬崇祯皇帝,但是却完全没有拨付经费。

按照一般习惯,一个皇帝登基以后就开始为自己营造万年吉地,但是崇祯的御用风水师在天寿山明陵地区踏遍群山,竟没有找到一个风水好的地方,因此崇祯帝修建陵墓的事情就这样一直拖下来。

由于崇祯生前并没有陵墓, 这样的情况下,赵一桂和村民们一起好不容易凑了“三百四十千钱”,最后“督工四昼夜”在农历四月初四,最终将崇祯皇帝和周皇后的尸骨下葬在了昌平银泉山田贵妃的墓穴里,将田贵妃棺材移至旁室,将崇祯和周皇后的棺材放在正室,再将墓门封好。

尽管崇祯皇帝的葬事就这样草草结束,但是可以看出,在当时的政治气候和经济条件下,赵一桂等人对崇祯的葬事已经竭尽全力。

崇祯死后,李自成并没有建立起统一的全国性政权,四月初,拥有重兵的吴三桂和关外的清军联盟入关,和李自成的军队进行了一场大战,李自成军大败,先是撤回京城,紧接着又卷铺盖慌忙撤离京城,李自成节节败退,后来在湖北的九宫山死于乡勇之手。

李自成推翻了崇祯帝的统治,但是却未能建立起自己的统治,胜利的果实终究还是落到了清廷手中,

五月初二日,清朝摄政王多尔衮率领清军占领了紫禁城,多尔衮熟读史书,更熟悉中原的文化习俗,他深知入主中原以后首先要做的是收买人心,而眼下如果能好好对待死去的崇祯皇帝正是收买人心的最好时机。

为了笼络人心,在占据京城的当天,多尔衮传令,为崇祯皇帝设位哭祭三天,追谥崇祯帝为“怀宗端皇帝”,与此同时,多尔衮还命人将崇祯皇帝和周皇后的棺木起出,重新以皇帝之礼殡葬了崇祯皇帝和皇后,葬在昌平明皇陵区田贵妃的陵寝内。

崇祯、周皇后、田贵妃,三个人被潦草合葬一处,并将陵寝定名为“思陵”。于是,天寿山的十二陵变成了后来的十三陵。

顺治四年以后,清朝出于政治上的考虑,为了缓和民族矛盾,安抚明朝遗老,宣称清朝的江山并非得自朱明王朝,而是取自李自成之手,声称清军入关是为了给朱明王朝“复仇”,还对明十三陵进行了一定的保护,并对崇祯的思陵进行了修葺。后来,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对明思陵又不断进行修葺和保护。

至此,崇祯的身后事彻底告一段落,尽管满清礼葬崇祯帝,是为了笼络人心,但是不得不说,崇祯皇帝死后的体面和尊严,是满清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