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改革进行到底》观后感:发展出题目 改革做文章

观后感 时间:2018-06-30

  近30年,中国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的最大历史经验就是持续不断的改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唯有靠改革。党中央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布局,体现了我党敢于自省的政治魄力和刀刃向内的政治。中宣部在十九大即将召开之际,推出系列专题片《将改革进行到底》,既是坚定方向不动摇的集结号,也是凝聚共识再出发的冲锋号。逐集观专题片,十分震撼、感触颇多,对引自《之江新语》的“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印象很深刻。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农业银行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诸多问题需要破解,同样也进入了“吃完肉要啃骨头”的改革深水区,承担着书写中国金融领域改革历史篇章的重大责任。

  改革需要顶层设计来找准问题、指明方向,但改革的主体是人民。刚刚结束的2017年度年中工作会议,周慕冰董事长和赵欢行长,已经为我们指出了发展的问题、明确了改革的方向。接下来,就需要全行50万员工凝心聚力、锐意创新,共同书写农业银行全面深化改革波澜壮阔的时代篇章。作为普通的一名员工,也略有感悟,记录以便日后反省可考。

  一是精准发力,冲破营业收入增长瓶颈。纵观国内外大型银行,综合化、全牌照经营是奠定市场地位的根本保证。但在市场经济环境下,超额利润必然来自于某种形式的垄断(经济主体的创新,原始动力也是实现短期内的技术垄断),对于大型银行,真正具有比较优势的版块和部门,才是营业收入增长的动力源泉。因此,对于农业银行,冲破营业收入增长瓶颈,需要认真分析自身的比较优势,精准发力,有所取舍才能有所作为。这过程中,有个误区要格外注意,对于同业的优势领域和先进经验,即使跟随也要选择能跟得上的领域跟随,即使竞争也要选择有差异竞争能力的领域切入,切忌盲跟盲从、做最后的接盘手。

  二是深耕细作,打好不良贷款压降攻坚战。不良贷款不是洪水猛兽,压降不良余额和不良率是目标而不是出发点。对待不良贷款问题,要以全力挽回农业银行损失为出发点。必须深入研究造成不良的原因和可能的发展路径,深耕细作、分类施策,不能一压了之,仓促处置往往损失更大。面对新的形势,不良贷款压降已进入攻坚阶段,越是艰难越需要有耐心,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

  三是正本清源,守住合规经营底线。客观地讲,我行内部控制、业务流程和基础管理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从严治行、强化“双基”建设依然任重道远。但无论巡视、审计还是合规检查,所发现问题的根本原因还是在人,再好的制度需要人来维护、再好的流程需要人来执行。“三线一网格”管理手段能够很好地发现员工行为的潜在风险隐患,如何防止从风险隐患发展成风险事件甚至是案件,则需要从人性角度入手、从基本的管理学概念出发,切实提高思想教育质量,切实解决员工的重大关切,从源头上形成合规经营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