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观后感范文

观后感 时间:2018-11-08 手机网站

  中国国家博物馆简称国博,是历史与艺术并重,是集收藏、展览、考古、研究、公共教育、文化交流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整体规模在世界博物馆中位居前列。范文亭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国博观后感,仅供参考。

 

  国博观后感范文篇一

  假期时间,在国博官网预订了参观门票,几天后顺利从北门进入博物馆,没有排队,人也出奇得少,与天安门广场上比肩接踵看不到地板的情况形成了鲜明对比。参观的开始按照老师的建议去了地下一层中国古代展厅,从古代到近代,从精力旺盛到人困马乏,累并快乐着,一天的参观,感慨颇多,见证了辉煌的中华文化,使我们这样对艺术和文明并无特别研究的人如沐春风。

  地下一层展厅,从远古时期的中华文明起源一直到明清时期,以文物为线索。距今几十万年前远古人类用火,用过的工具化石仿佛把我们带回了刀工火种的荒凉时代,着人类的进化、智慧生命的文明演替,一直到明清时代的中国,确是一种自成体系的辉煌。当然,考古发现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还原当时的环境和人事,恐怕无从知晓了。还记得最近一次学中国古代史还是在初中,依稀记得冷兵器时代仰韶文化的人面鱼纹彩陶盆,记得唐代彩绘,记得金缕玉衣,记得秦陵兵马俑,记得玉龙,历史书上的图片第一次以三围立体的形式真正摆在面前,给了自己一种感性的认识,似乎还原了那段文明。

  说实话,对于很多珍贵文物,我们这些理工科学生,对这种历史不够丰富的人来说,错过的往往比记住的多。理工科学生往往更现实,更关注当今世界的科技和理念,而缺乏那份历史的厚重和感性,国博一游,使我们对各个朝代的认识又有了提升。此时我想起了那些不负责任的宫廷剧和穿越戏,哪些对历史的轻浮和随意篡改,对青年一代的确存在太坏的影响,有机会来国博这样的地方看看真实的封建时代,就不会有“回到清朝当丫鬟”的无知幻想。 参观中花在古代的时间远远比现代的多,从某种意义上说,越是远古,越是和当代人无太多利益瓜葛的历史时期,可能越是真实。可以看到古代文明的进步,工艺的革新,尽管这些文物并未概括当时全部的文明真相。因为没有参观过文明的展览,我并不敢说中华文明冠绝天下,但她的华美和精彩实在是每个中华儿女不容错过的精神盛宴。

  从地下一层出来,来到复兴之路,看近代中国,总感觉是和从小到大所学历史课上说讲一样,因为了解,所以文物就更显真实。讲建国前的百年屈辱,讲坎坷发展,讲今天的成就,但我也觉得对于这些,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深切体味到中国之不易,建设富强中国的必要性。就像复兴之路名字一样,现实的复兴远未完成,中华儿女当奋勇向前,把百年屈辱化作动力,实现中华名族伟大复兴。

  此外,还有些线索不是很清晰的展厅,这些展厅各有特色,看来也甚是有意思。比如非洲雕刻的诡异风格,水下考古的别样视角,现代美术的唯美,闻名天下的瓷器展。其中名为“友好往来历史见证”的国家领导人受赠物品展,了解了外交礼节的一方面,看到了很多具有现实意义反映国际关系的赠品,可谓大开眼界。

  这次参观,以游为主,尽量做到少拍照,把时间花在感受上,未必非要留每个景点旁边的人像,不让拍照使自己忘记了来的初衷。国博,不亏是历史的见证,不亏为灿烂文明的历史缩影。对于教育,这样一场寓教于乐的参观甚至比一学期的历史课有用的多。希望每个人都可以去国博看看。

  国博观后感范文篇二

  阳春四月,带着无比的憧憬与与向往,我们踏上了去往国博的路。这或许是条不归路,或许命中早已注定我注定要留下些。

  坐落于政治军事要地的国家博物馆,以它大气巍峨的外观区别于其他建筑物,高耸的石柱,展现着我国在世界面前的威严与不卑不亢,同时也是我国实力的象征。高贵而不奢侈,强大而不骄傲,这便是国博外观给我的感觉。

  一步步,一步步,我来到了馆内,仍旧是宽阔的空间,一尘不染的干净,可谁知细细品读确是我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兴衰,围绕着令人难以自拔的心酸。这次来到国博我的最主要目的就是参观复兴之路,但是在此却又不得不穿插一些小的景物,它们再现的情形以及它们给我的感受。

  今天再提笔写这个观后感确实不是个好时机,毕竟已然过去了一个月,好多东西都逐渐淡出了我的记忆。相反的,留下的一定让我记忆犹新却又为之动容,统一的来说不管是之前写还是现在写,结局终究是一样的。从来没有一刻我为我生在这个年代而感到难过,而但我在国博里看到那群受苦受难的劳动者,那些与日本做对抗的国人之时,我却有那么想,那么想飞到他们身边尽自己的去帮助他们。我忽然又感到内疚,自己今天的却是用无数人的鲜血换来的,就像小时候老师总教导我们说五星红旗是由战士们的鲜血染成的。那座雕塑,一个凄苦的劳动人民带着妻儿老小衣衫褴褛,奔走逃亡,就永远的映在了我的心间。

  一步步,一步步,我们走向了复兴之路。复兴之路基本陈列通过回顾1840鸦片以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的中国各阶层人民在屈辱苦难中奋起抗争,为实现民族复兴进行的种种探索,特别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光辉历程,充分展示历史和人民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充分展示了历史和人民为什么必须始终坚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而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动摇。

  展览主要包括五个部分,分别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探求救亡图存的道路、中国共产党肩负起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历史重任、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和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复兴之路》的入口设在了国家博物馆的二层。跟随着馆内的的路标,我走进《复兴之路》的大厅,立刻就看见了展厅墙上醒目的大字“第一部分 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无论是在历史课还是政治课老师们都不止一次地提到过这一时期,都不止一次的告诉过我们勿忘国耻。华夏五千年,中国有着多么悠久灿烂的历史!长城、兵马俑这些世界所称颂的伟大奇迹;丝绸之路、四大发明、郑和下西洋,这些推动和促进了世界历史进程的伟大壮举?? 可是就是这样伟大而强大的国家,却在清政府闭关锁国腐败的统治下,为西方的铁骑张开了大门。看到墙上那一组组血淋淋的照片,我的眼泪就抑制不住流了下来。

  第二部分,讲的是探索救亡图存的道路。面对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和社会矛盾,中国社会各阶层开始探索民族和国家的出路。农民阶级发起反封建统治和外国侵略的武装斗争,封建统治阶级试图通过局部变革巩固政权,资产阶级寻求改良方式变法图强。这一切,在当时产生了程度不同的积极影响,但由于历史和阶级的局限性都没有成功。从洋务运动试图以封建统治秩序与西方技术相结合来实现自强到维新派试图以君主立宪来改革政体、变法图强从而挽救清王朝的腐朽统治但这些最终都失败了。直到孙中山提出‘振兴中华’的口号并领导辛亥革命摧毁封建专制制度,才为中华民族的进步打开了闸门。这些深深体现了我中华民族的自强不息,以及永不服输的民族精神。

  复兴之路的第三部分,讲述了辛亥革命之后,陈独秀、李大钊等人开始探索中国革命新道路。1920年初,他们开始酝酿筹建中国共产党。在“上海中共一大会场和嘉兴南湖游船”,中国共产党成立了。然而,共产党成立之初,在王明、博古的领导了,中共走了不少弯路,面临着生死存亡的重要关头。在摸索中前进的中共,最终在遵义会议中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这一举动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在八年的抗战和解放战争中,中共领导下的中国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复兴之路第四部分是“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工业化取得了重大。虽然由于缺乏经验、急于求成等方面的原因,中国在社会主义道路上遭遇曲折,发展大打折扣甚至后退,但是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在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仍然取得了伟大的成就。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员用巨大的热情建立新中国,中国人民也以艰苦奋斗,勤俭建国的精神共同建设祖国,使中国在核技术、人造卫星和运载火箭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在尖端科技某些方面接近世界先进水平,并且也取得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华民族开始了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这条沉睡于东方的狮子终于睡醒了。

  展览第五部分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觉得我好像目睹了祖国发生的巨大变化。从三峡到青藏铁路,从载人飞船到申奥成功,中国的强大我们有目共睹。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中国也从一个制造大国开始向一个创新大国迈进。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我因为我是一个中国人而感到骄傲,我因为能被共产党领导而感到自豪。

  作为21世纪的新青年,我应当继续努力为中华民族书写新的篇章!

  国博观后感范文篇三

  20**年4月24日周三下午作为一名XX大学大二学生的我来到了位于天安门广场东侧的国家博物馆参观大型展览《复兴之路》。 时值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辛亥革命100周年这个为世人瞩目的特殊年份, 《复兴之路》作为一个全面展示中华民族170年复兴之路宏大主题的陈列,带领我们穿过镌刻着中华民族屈辱、抗争、探索、复兴的一个个厚重的历史节点,回望纵横捭阖的百年历史、波澜壮阔的沧桑巨变。

  《复兴之路》分别围绕“千年局变”“峥嵘岁月”“中国新生”“伟大转折”“世纪跨越”“继往开来”六大主题线索,反映自1840年以来,中国艰难曲折的民族振兴之路和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所取得的伟大成就。

  进入国家博物馆后,首先看到的是第一部分-“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这里我们回顾了中华民族落后挨打的屈辱历史。 圆明园的断壁残垣、《大清国债赔款清单》和三元里的抗英旗帜俱为见证。 第二部分是“探求救亡图存的道路”,展示的是一大批仁人志士为挽救国家危亡所付出的各种努力。 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的随身宝剑和石达开的“翼王训谕”经历了一个半世纪后,依然静静的躺在这里,向人们讲述着那段中国历史上规模最为宏大的农民革命运动。 看到康有为万木草堂所著汗衫,我们可以想见当年梁启超、麦孟华、徐勤等众多弟子齐聚一堂探讨家国大事的情景。 从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到混乱的北洋军阀统治再到新文化运动的兴起,这短暂却跌宕起伏风云突变的十几年被凝聚在孙中山先生手书的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几个大字上,凝聚在林觉民《与妻书》“意映卿卿如晤”的字里行间,凝聚在《少年中国》《国民》《天讨》等一本本泛黄的刊物里……接下来的部分是通过历史文物和大量的美术作品展示中国共产党肩负起民族独立解放全中国的历史重任。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十月革命,中国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的舞台。 从青年毛泽东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可以窥见一代伟人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视。 从第一次国共合作到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建立反动政权,年青的中国共产党经历了痛苦的涅槃。 抗日战争时期,面对民族危亡,中国共产党倡导推动建立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并成为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 经过14年浴血抗战,中国人民取得了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全面内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以革命战争反对反革命战争,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一幅幅珍贵的历史照片犹如电影画面成为那个大时代的忠实记录者。 建国之后的历史资料更加翔实,有粉碎四人帮时北京人民欢欣鼓舞的情景,也有小平同志南巡讲话的照片,也有江泽民主席发展外交指挥抗洪救灾的场景,还有神州五号上天的互动环节。

  《复兴之路》对于现代中国最重要的现实意义在于,在展示了中国近30年经济持续高速增长,政治社会稳定繁荣所取得的非凡成就的同时,通过采访国内外权威专家对中国和平发展的成功经验进行总结分析,对中国复兴遇到的各种挑战提供了解决问题和未来发展的相关重要策略。 《复兴之路》让观众看到,中国选择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创造了一个西方认为难以理解的成功奇迹,已具备了复兴的初步条件,中国有可能为世界上其他国家走向富强和繁荣提供一个可参照的样本。

  《复兴之路》选取各个历史阶段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和事件进行历史重现,全景式追溯了中华民族的强国之梦和不懈探索的伟大历程,引发了观众民族复兴的议论和思考。 有观众表示,这是一部有深度、有力度的优秀政论片,看了之后情绪激昂,更唤起大家振兴中华的信心和决心。

  《复兴之路》整场展览大气庄重,一个多世纪的从屈辱走向辉煌的历史,浓缩在几千平米的空间之内。 置身其中,才能明白历史和人民为什么和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