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战争题材影片观后感作文

观后感 时间:2018-11-08

  题材的电影不仅反映着社会样态,同时也揭示了人性。在看完战争题材影片之后,观后感要怎么写呢?范文亭小编给大家整理了战争题材影片观后感作文,仅供参考。

 

  战争题材影片观后感作文篇一

  其实只要是战争的题材片,惨烈和悲伤总是难免的,就看导演的角度主要是放在哪里,走样的细节描写,现如今的这类电影,有越多的导演开始选择反思的方式来表达战争的残酷和对战争的反对对和平的期望,或许给人的观影感受都是比较的悲痛的,比如我们陆川导演的《南京!南京!》和张艺谋导演的《金陵十二钗》等,但是往往就是这样的片子才能更好的让我们有所感受。

  这部片子,说实在的,比我的期待值还要高,一开始是冲着权相佑看的,而在开头有接近30分钟的韩国和朝鲜的这场战争的故事背景有点尤长,说实在是有点让人不是很喜欢特别是本身对故事背景不熟悉的人,当然,关于这一段回想起来,其实导演还是拍得很精彩的,当你觉得故事很精彩很紧凑之后在回想,就会对于导演开始的这一段很宏阔的战争画面的拍摄是那么的精彩。

  故事的精彩是权相佑出场的时候开始的,部队放弃浦港把更大的军事力量调往更重要的军事战场,留下新的一群学生军队,其实这本身就是很残忍的现实我们都知道这就是通往死路的一场守卫站,而这样的以一群不知战争真正残忍的学生兵的角度,本身就是很讽刺的,加之还是这样一群甚至说是无知和跋扈的学生,他们天真也嘻嘻哈哈的不知道战争的开始是多么的可怕,虽说这好像是正史改编,但还是觉得导演着重学生兵的那段开战前的感受描写和战争后的心里描写很是呼应,有对比就是有更多的感悟,特别是权相佑的人物在变化中更是将这个人物诠释的更加的鲜明,而这群学生兵也是把其各自不同身份的恐惧等特点诠释得很好。

  片子还到一半的时候,就有好几个细节我觉得很好,很是突显对战争反思的主题。比如中队长对新兵欢乐时光的感受,比如在第一次深夜敌军来临紧张弑杀之后残活的一名敌军在生死之际口口声声中喊着妈妈中队长无奈杀了他之后的心里感受,比如出发后第一次被敌军埋伏战友被杀追赶后所出现的小孩子敌军中队长和权相佑在杀与不杀的描写以及最后将其杀害的细节,比如其中一名逃亡学生兵被抓后首长给他倒一杯水的人性……很多无不在说着战争的残忍,很多这样的细节还是很能让我们的国产导演借鉴的。

  说实在的,在影片过程中还是有好几次看哭了,一样的国战争题材,特别是在牺牲的镜头的时候,看到最后,更多的也是感动,到死也守住国土。

  可以说,这是一部不错的影片。

  战争题材影片观后感作文篇二

  什么是战争?

  一场残酷而冷情、容不得丝毫犹豫和妥协的腥风血。

  人们往往惧怕战争,因为它总是轻易地摧毁一些本可能美好的东西,让人陷入绝望的深渊。但现实凛然,我们终究无法逃避灾难。或为自由而战,或为和平而战,殊不知冥冥之中赋以家国的忧愁早已越过山川,弥漫天下了。于是你会看见,在生死之间,又衍生出一种新的高度,何其决绝,没有颤栗,只有抛颅洒血的大义和不羁。到底是燃烧的爱国热情,还是纯净的赤子之心?

  战争里有善意。

  面对素不相识的美军,莲妹子仍旧决定帮他们包扎伤口;为救出被捕美军,渔民老万想方设法,不遗余力;舰长泰德选择了相信渔民,和他们一鼓作气,最终消灭鬼子。他们共同不变的是善意,他们愿意这战火中的情谊。人之初,性本善。一个人的善意,与日月同辉,时间的洪流本就不能冲散我们内心的真挚。当人们心怀善意,同舟共济,再大的曲折亦是微不足道的。

  战争里有坚毅。

  处于充满硝烟的年代,有人叛国甘作逆贼,有人坚守宁为白骨。无名铁匠,本可闲适一生,求得乱世中安稳,你却不允。胆小怕死的你,竟也立志抗日,刹那间便成为顶立天地的大丈夫。你灵活矫健,穿梭军营打探敌情;你赤胆忠心,被诬汉奸时极力争辩,声泪俱下;你坚定不移,总是向前,向前,再向前,勇敢地与日本鬼子斗争。如果说坚持是一种境界,你做到了;如果说毅力是一种品格,你也做到了。是你,铁匠,在满目疮痍的中华大地上刻下铮铮铁骨!

  战争里有正义。

  评价一场战争胜败与否,正义居首。正义,一个多么诱人的字眼。当蛮横的日本侵略者肆虐地践踏国土、虐杀中国子民,鲜血迸射,西风狂悲,却更加激起人们不屈的抗日豪情。有志者,事竟成。也许我们的力量相差悬殊,也许我们的武器不够先进,但心若在梦就在,只要我们握住正义的信念,全力以赴地去实现,战火连连,废墟之下,是我们不朽的灵魂和坚强的意志,传承着亘古不灭的正义。

  战争是生命的缔造者,更是一种高贵的精神。人们经历战争,无论痛恨或是庆幸,都将成为生命里为数不多的珍宝。

  听啊,战争的号角。

  在这寂寥的土地上,抗争的人们。

  战争题材影片观后感作文篇三

  看完《战争子午线》这部电影,我的心情就如那大海的波涛一般,久久不能平静。故事讲述的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进入最艰苦的1942年,一支由十二个红军中的孩子组成的特殊队伍,在一个叫“老兵”的孩子带领下,抬着腿受重伤的排长,按照一纸残缺不全的“沿着长城西进”命令在古长城上前进着,年轻的女护士也在同日寇的一次遭遇中走进了这支队伍。在前进的过程中,女护士看着这群孩子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不丢下一个伤员,而在现实的战斗中,却一个个地倒下……

  谁不曾有过美丽的梦?在梦想与现实的较量中,这群孩子义无反顾地为抗日战争默默地付出了自己的一切——那个妈妈的孩子,在生死攸关之时,只留下了一声对妈妈的呼唤;那个饥渴难耐的孩子,在弹尽粮绝之时,把仅存的一点粮食给了别人,最后在幻梦中死去;那个被称为“老兵”的孩子,虽然只有十五岁,但已经有八年军龄了……他们在抗击敌寇的路上,一路昂首挺胸,坚强不屈,置生死之度外,丝毫没有恐惧害怕的神色。都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也许是这样吧,当我们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却没有好好珍惜这个的机会,可不曾想过,在这群孩子的身上,渴望读书的大眼睛是多么熠熠生辉;当我们在饭桌上挑三拣四的时候,可不曾想过,在那个年代吃上一次可口的饭菜是多么来之不易;当我们赌气和父母吵架时,可不曾想过,许多孩子因为战争沦落成了孤儿……

  看完这部电影,我深深感动于他们的热情,还有他们那颗炽热火红的心。我仿佛置身于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仿佛听到了英雄们在战争中铿锵有力的步伐,仿佛看到了战士们用鲜血和生命抗击敌寇的动人场面,深切地感受到了中国人民的爱国热忱和崇高的民族精神。那如火如荼的战争岁月,那可敬可爱的英雄人民,那可歌可泣的动人篇章,那至诚至厚的人格魅力,感人至深,催人奋进。

  牢记苦难的昨天,珍惜美好的今天,建设更好的明天。革命先辈在战场上抛头颅、洒热血,正是为了我们今天来之不易的。少年强则国强,作为新世纪的少年,我们应该要有良好的精神面貌,拥抱崭新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