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方,福尔摩斯是探案类型剧中普遍使用的人物原型,《神探夏洛克》不仅在本土大受欢迎,更引发中国观众的追捧热潮。范文亭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神探夏洛克观后感,仅供参考。
神探夏洛克观后感篇一
我有过偶像吗?当然有过,那都是些少年过往,现在都懒得再提,嗯,典型的处于灵魂渐入麻木的阶段。整个少年到成年阶段,我就没正儿八经看过一部小说,比如《西游记》、《三国演义》,当然,亚瑟.柯南道尔的经典名著《福尔摩斯探案全集》更是没有看过。生性喜欢快意恩仇,行事也是个急性子,基本上接触过的小说,我能看完超过三章节以上已是奇迹。因此,对于一些经典的小说人物,在我整个成长历程中,十有八九都是从其相关的影视剧中了解到的。
最近几年,穿越小说也被搬上了荧幕。是穿越剧,大抵可以这样解释,放开束手束脚的条条框框,古代与现代智慧的碰撞和摩擦,古代和现代思想的并立与对立等等,这时编剧必须为故事作出精心细致的刻画,给观众一个完全的古代与现代眼光与内心糅合到一起后的视觉享受。
很可惜,多数穿越剧的粗制滥造让我本猎奇的受到严重打击,以至于看到与穿越二个字相关的影视剧,我都会立马让眼睛避之而后快。
但这次终于破了例,在朋友的极力推荐下,我耐着性子看了下BBC在2010年秋季推出的热播剧《神探夏洛克》的简介,这不就是一个穿越版的福尔摩斯嘛!
于是,一杯清茶,从浓郁喝到清淡,再从清淡喝到无味,不知不觉中,剧情从无味看到有味,从有味看到情绪随剧情跌宕起伏,俨然成就了一次视觉和精神上的彻底蹂躏和享受。
不得不说,这是一部相当吸引人眼球的好剧。而作为剧中的主角夏洛克,绝对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偶像人物。
出于对摄影的爱好,我最先关注到的,就是每集开始都会出现移轴镜头拍摄的伦敦城,让人有种恍若隔世的感觉。依旧是熙熙攘攘的伦敦城,也依旧是贝克街221B号的公寓,只是出租车代替了马车,电灯代替了煤气灯。夏洛克因为追查案情时而乘着出租车在现代伦敦城的繁华街道中穿行着,时而徒步奔跑着。摄影师时不时变化着镜头的焦点,让前景和背景在虚实中来回切换着,车窗外幻变的古老街道景象、奔跑中随风摆动的黑色风衣、凝神思索中那双深邃的灰蓝色眼睛,这一切似又弥漫着一些怀旧的味道。这似乎又让人偶尔会忘掉这个夏洛克是穿越版的。
然而,当镜头再次切换到贝克街221B号的公寓,在那显得有些破败的房间里,到处是灰尘和实验器具,地上铺着看不出颜色的地毯。就在那样的房间里,夏洛克却是手指飞快的在电脑键盘上敲击着,偶尔还会用新款的黑莓手机发着短信,这一切,似乎都是那么自然而和谐,好象故事本该就是发生在这样的时间和空间。显然,穿越是圆满成功的。
三集剧情看完,着实对我的逻辑思维能力考验了一番。夏洛克那极快的语速以及严密无丝的逻辑推理,足以让我的大脑有时会像电脑陷入死循环一样来不及作出反应或及时的消化。幸好,在第二集,编剧为了引入一些中国元素,让故事的氛围增加一些神秘感,总算使得剧情的节奏缓慢了很多,也让我终于有一丝喘气的机会,从复杂的推理中挣脱出更多的精力来回味和感受一下这个让人有点着迷的夏洛克。
其实一直以来,我对推理这档子事并不感兴趣,这种东西太过于理性,太过于理性的人往往会有某种偏执狂的倾向。然而面对夏洛克这样一个推理狂人,我却有点意外的反常。我并不是着迷于他超人的智慧和推理能力,完全是被他本人的外表和所表现出来的个性及细节而深深吸引了。
他有着一头棕色的卷发,有着一双随情绪时刻变化着开合度和光彩的灰蓝色眼睛,还有着一身衬出他修长身材的黑色风衣,走起路来快步如风,停下来却又泰然若山。更具杀伤力的是,他那看似苍白的嘴唇,居然隐含着那么美伦美焕的男低音,低沉,磁实,荡漾着无限的穿透力和美妙的节奏感,无论是在推理案情或是在百无聊柰中的自言自语,这一口地道的牛津音都散发着某种无穷的魔力。其实如果我不看字幕,天知道他在说些什么,但只要他说话,我就有种触电的感觉,似乎沉浸在幽雅的蓝调中深深陶醉着。甚至由此种感受延伸开来,我会着他是不是有着不凡的音乐细胞。终于第三集中,我的想象似乎得到了一点点貌似合乎逻辑的影子:夏洛克的哥哥麦考夫,一个据说在英国情报部门从事秘密工作的角色,他找到夏洛克,要求帮助查清丢失掉的存有国防部反导系统布鲁斯-帕廷顿计划的记忆棒,夏洛克正百无聊柰无案可查,却要当着麦考夫的面装作出很忙对案件不屑一顾的神情,故意胡乱拉着小提琴。只是那样漫不经心的几下,对于我这样曾经学过小提琴入门基础的人来说,那几下可不简单,绝对是有一定这方面的训练基础和技能的,起码,如果他不会小提琴,至少在他的房间不大可能有这样一件乐器吧。这已足够让我牵强地把他那美妙的男低音和这扯上关系。
这样的夏洛克,已经足够英伦,但还有一个细节让我很是意外。之前我说过摄影爱好,大凡有这爱好的人,多多少少有些英伦情节。对于那些年长的摄影爱好者,一般用尼康相机者居多,因为这种选择省事,很多后期风格上的事相机已经自己完成了。但对于那些年轻一些的摄影爱好者来说,更多的会选择佳能相机,因为年轻人多是喜欢罗曼帝克的,有时会DIY一些浪漫的气氛出来。所以一个摄影爱好者,如果用的相机是佳能,绝对很大概率上是有着一定的英伦情节的。也许是巧合,夏洛克用于取证的摄影器材正是佳能相机,而且配件还比较周全。冲这一点,又一次令我对他有了更多的亲近感。这也更让人能理解为什么他总比那些愚蠢的警察和小探长们有着更不同的视角,总能从事物某些细节的观察中找到推理的切入点。由此,我更原意相信他用相机并不是某种巧合的安排,不过,目前似乎没有什么人向编剧咨询过这个问题。但这并不重要,我只要知道他确实有摄影爱好的可能性或倾向,剧中没有这方面的情节,并不代表这样一个人物在无案可查的时候不会拿着相机出去东拍拍西拍拍,以打发自己的英伦情节并借此提高自己对事物观察的敏锐力。
“夏洛克能瞬间看穿一切人和事,然而神奇的是,他同时也在某些方面极其无知。”这是夏洛克和华生聊天时对自己的评价。天才往往都是如此,说远了有爱因斯坦,能创造出相对论,却对自己的索事安排得一片混乱。说近了有我们所熟知的智障指挥天才舟舟,也是生活索事几乎一切都不能自理,但只要他上了指挥台,那真是英明神武,才华横溢又不失浪漫天真,绝对能在瞬间吸引住现场所有的眼球。而夏洛克正是因为演绎法推理这样一种高智商能力,而具有了同样魔法般的魅力。然而天才毕竟也是凡人肉身,会有着许多平凡人都有的东西。
从第一集看到第三集,对于不太热衷于推理的我来说,很多情节一转身就几乎记得不太清楚了,但唯有夏洛克的一些索事和细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中我可以找到很多曾经的我或我们很多人的影子。
想问题的时候,他不喜欢旁边的人发出声音,甚至强烈的要求不喜欢的人背过脸去。思考被人打断时会高声吼叫。
没案可查的时候,他会穿着睡衣一脸颓废地躺在沙发上并高喊 “I'm bored!”,有新案情接下时,他又会像充满了的气球一样兴奋得随时都要暴掉的样子。
最让人忍俊不禁的是,他会和我们一样无聊到跟一楼之隔的好友华生在网上通过博客留言进行交流而不直接上楼去说,还会发短信催华生从很远的街区赶回来,只是为了用华生的手机发短信给别人。这让我想起很久以前我曾经在一次清晨五点打电话给好友阿超,只是为了叫他和我一起乘公汽去90公里以外的武汉某个传闻很久的地方吃一碗牛肉面,吃完然后立马乘公汽再回来。简直是一样的颓废和无厘头。
所有这些,都让我觉得夏洛克其实很天才的同时,也很平凡,平凡得就象我身边的一个多年好友,有着我再熟悉不过却可以对其一忍再忍的臭毛病。也许有人会不满于我对夏洛克的偏爱,对他的好友华生却只字不提。没办法,这是属于我的个性,喜欢的就极力推崇,不喜欢或不太在意的就不会主动谈起和触极。
但有一点我必须提到,那就是夏洛克和华生之间的关系,在网上看了下,很多网友就这两位男主角的情感问题进行了铺天盖地的意淫,无非是怀疑他俩有同性恋情节,甚至有网友煞有耐心地从数不清的台词中整理出两人之间有关暧昧意味的对话来证实他们的意淫。其实就该剧而言,这些对话的安排,正是编剧的高明之处。我和阿超也算是从小到大一起成长的好友,好到我们之间一些日子不见就如隔三秋的会感到缺失了什么,甚至公开对众人宣称我俩是青梅竹马,言语之间,暧昧的意味比夏华二人有过之无不及。我和阿超之间当然是没有什么同性恋情节,这一切都缘于两人之间亲如兄弟的友谊。我想,编剧这样安排夏洛克和华生的相关台词,除了缘于营造一些幽默气氛外,却是再恰当不过地表现出了夏华二人之间深厚的。
闲话扯得似乎太多,这只是我自己的观感,只缘于一次我朋友的推介,促使我看了这部剧集,从而喜欢上了剧集中这样一个叫夏洛克的人物。这是一个对自己狂热追求的事情有着超常能力的人,有着众多的粉丝,同时他也和我们一样平凡无奇,有自己的偏执,有自己的索碎和无聊,有着属于自己的友谊和命数。
其实,跳出这些剧集,我们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精彩。只是这辈子,我们谁都不会象夏洛克一样,有着穿越的机会。凡人的命数,必是凡人的结局,因此,活好当下,我们总会在平凡的生命历程中,擦出一些不平凡的火花,保不准,你就会成了某些人心目中的偶像,只是,你会明白,偶像也平凡。
神探夏洛克观后感篇二
《神探夏洛克》(Sherlock)2016年推出特别篇,福尔摩斯回归原著维多利亚时代,调查一宗神秘的幽灵新娘谋杀案。Thomas Rigoletto惊讶地发现,几小时前自杀身亡的妻子Amelia身着旧婚纱再次出现了,她的幽灵带着强烈的复仇欲望在街上徘徊。从迷雾笼罩的莱姆豪斯到被废弃的教堂深处,福尔摩斯、华生以及他们的朋友不得不想尽办法对付这个“从坟墓里爬出来”的敌人,但最终的真相却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这是一部粉丝电影。粉丝电影是什么?就是作为一名粉丝,哪怕只把卷福与马丁的海报在荧幕上挂90分钟,都要舔屏给五星。于是,对于我们这类喜欢卷福与马丁的人有福了。
柯南道尔的《福尔摩斯探案全集》是我年少时第一部入迷的侦探推理小说,这也是我强烈推荐这部电影的原因,毕竟能在电影大屏上见到卷福和马丁这对cp的机会还是很少的。影片开头华生的自述,迅速把我拉回到看小说的时代,寥寥几个镜头把华生与福尔摩斯的相遇的场面完美重现。唯一的区别初见的场景是鞭笞尸体而不是在一大堆器械中间研究血红素,这都无关紧要,一开篇就看到对原著的尊重。电影里保留了许多书与剧的台词、情景,在道具、布景、服装、色彩、美术、造型...各方各面极尽细致,全力营造古典英伦风格氛围。贝克街221号,相信这是所有神夏迷梦寐以求的殿堂。猎鹿帽、斗篷、烟斗、宽阔的额头、严峻的神色、睿智的眼神,本尼的维多利亚时代的英伦造型完美还原了福尔摩斯的经典形象。虽然电影将夏洛克用毒品(7%的海洛英)的问题挑明了,他还是很精彩的人。
剧中福尔摩斯的思维殿堂回到元原著维多利亚时代,当时的女权运动正在革命,梦境背景设定在调查神秘的幽灵新娘谋杀案,在大街上众目睽睽之下,自杀身亡的新娘,她的幽灵带着强烈的复仇欲望犯下谋杀案死而復活,她(新娘)如何办到?他(莫里亚蒂教授)如何办到?一个是历史悬案,一个是困扰自己的心魔,两个故事交织在福尔摩斯的梦裡(他吸毒之后,进入了自己的mind palace也就是思维殿堂,疯狂的进行推理演译)。
影片中,夏洛克一直在与心中的莫里亚蒂作斗争,甚至一同坠入莱辛巴赫瀑布,这也是原著《最后一案》中柯南道尔企图通过莫里亚蒂终结福尔摩斯的地方。影片中夏洛克也多次在哥哥房间凝视这幅油画,这个瀑布是他们的羁绊。影片大概是现代的卷福为了探究莫里亚蒂的生死而通过构筑记忆宫殿造出了维多利亚时代鬼魂新娘的案件,以解出莫里亚蒂的手法。最后卷福说“我没说他活着,我是说他回来了”,我猜是言下之意指莫里亚蒂死了,而他代表的罪恶却存留人间,似乎也是对续集的一个预告。每两年一季的神夏系列,在后续的剧集中会带来的惊喜,我们拭目以待。
破案过程被大量省略了,你还傻傻等着卷福拿放大镜找烟灰之际,他已经直奔解谜环节。但想看记忆宫殿的粉丝不会失望。还原新娘吞枪时,连接房间与命案现场,构成全片最有电影味的特效场面;至于整个穿越大设定,许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盗梦空间》。卷福在梦中不断穿越,穿梭于古代与现代,从推理来说,案件并不复杂,因此如果纯作为推理片来说,并无甚亮点,影片比较出色的是氛围的营造和场景的构筑,还有精致的拍摄手法,当然还有最深入人心的卷福。一层层的幻境之中,凶手是谁似乎已经变得不再重要,关键则是战胜心魔。
神夏永远在心中。向原著致敬,柯南道尔,怀念。
神探夏洛克观后感篇三
“你从阿富汗来。”
这是夏洛克福尔摩斯1886年诞生于英国所说的第一句话。他的这首次推理,也称为这部著作的定场词。
可以说,福尔摩斯是十九世纪欧洲科学理性最完美的化身,他展现的推理技巧可以称得上神奇,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通过观察和推理看穿一个人的一切,总能查到蛛丝马迹从而使扑朔迷离的案件水落石出,他的很多破案技巧甚至对现在的刑侦学还具有一定的启发。并且他富有正义感,行动力强,思维敏捷,具有人文精神最纯粹的闪光。尽管他对文学、哲学、天文一窍不通,但这更使他的理性近乎神话。
BBC的连续剧《神探夏洛克》把福尔摩斯和华生传奇般的探案延续到了现代。我个人认为,它很好地展现了福尔摩斯深厚的化学、解剖学知识、精湛的枪法和良好的小提琴功底,在原著的基础上加了国防部长麦考夫、苏格兰场的雷斯垂德的戏份,塑造了茉莉库帕、欧洛丝等女性角色,补充了福尔摩斯空白的和略枯燥的生活。对于人物设定、剧情安排等因素,大众的评价可谓众说纷纭,但抛开这些不说,福尔摩斯的形象通过这部剧活了起来,也变得更加真实精彩。
久远的年代、天才的头脑和身手给福尔摩斯的故事带来了神圣和纯粹。左轮手枪、烟斗、鸭舌帽、风衣是十九世纪后期的缩影,也是我们印象中的福尔摩斯。曾经有很长一段时间,我还幻想过在伦敦郊区是否有那一片雾气氤氲的沼泽,是否有卖撒切尔雕像的街角小店,是否有一位侦探和一位医生在贝克街221号b座看着报纸......夏洛克福尔摩斯,再也不是厚重封面下的瘾君子侦探,他早已上升为一种象征,一个经久不衰的传奇。
用Mary的话结尾。
"I know you two, and if I'm gone, I know what you could become. Because I know who you really are. A junky who solves crimes to get high. And a doctor who never came home from the war...Will you listen to me? Who you really are? It's doesn't matter.It is all about the legend, the stories, the adventures. There is a last refuge for the desperate, the unloved, the persecuted. There is a final court of appeal, for everyone. When life gets too strange, too impossible, too frightening, there is always one last hope. When all else fails, there are two men sitting, arguing in a scruffy flat, like they have always been there, and they always will. The best and wisest men I have ever known. My Baker Street boys, Sherlock Holmes, and Doctor Watson."
【我了解你们两个,我知道我走后你们会变成什么样。因为我一直清楚你们的真实面目。一个是靠破案来维持兴奋的瘾君子。一个是始终无法走出阴影的医生。听我说,你们的真实面目无关紧要。重要的是那些传说、那些故事、那些冒险。所有绝望之人、被遗弃之人、被迫害自己人都有最后的庇护所。总有一个终极上诉庭供所有人投奔。当生活变得光怪陆离、费解难懂、令人惊恐之时,总有最后一丝希望。当其余一切都是徒劳之时,总可以寻到坐在邋遢公寓内争论的两个男子。他们为许多人提供过帮助,而且还将继续。他们是我认识的最棒最睿智的人。我贝克街的伙计们,夏洛克•福尔摩斯和华生医生。】
>>>下一页更多精彩“神探夏洛克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