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诈骗有哪些?主要如下:
1、他伤:诈骗者先以欺骗或胁迫弱智等无能力或不敢反抗的人带入自己工作单位,此后即伤害该人,再以亲属名义为该人索要工伤赔偿并占为己有或分成;
2、自伤:完全健康的人以自伤自残以谋取补偿;
3、老伤:入职时已有陈旧伤,后以新伤或旧伤复发为由骗取补偿。
4、诈伤:实际无伤或伤势较轻,虚张声势或夸大伤害程度,甚至钻伤残鉴定的空子。
工伤诈骗的特点及鉴别:第一,用人单位遇到员工入职不久即发生工伤;第二,受伤比较蹊跷,过程模糊;第三,受伤者对治疗不急迫,对赔偿更有兴趣;第四,通常要求私了,甚至主动同意“今后双方无涉”之类的条款,尽早携款离开是诈骗者的常见需求。第五,工伤后随即出现较多“亲属”、“老乡”以围堵、闹事等手段胁迫单位。第六,发生单位多是工地、机械加工等体力劳动岗位,工伤易发,人员流动大的单位。
用人单位如何防范工伤诈骗?
首先,签订书面劳动合同,按照规定为员工购买工伤。在没有的情况下,发生伤害事故只能用人单位照单全付,用人单位急于解决,私了可能性很大。而工伤诈骗者正是抓住用人单位没有为员工买工伤保险等把柄,利用用人单位急于私了的心理,取得高额赔偿。
其次,建立并完善招聘机制。按照常规,招聘新员工,背景调查和安排体检都是必要的。背景调查对于基层员工确实难以做到,但入职体检是必须坚持的,一方面可以检测员工的身体素质是否适合岗位需求,另一方面体检可以有效防范工伤诈骗的发生。体检的时候,对于陈年旧疾型诈骗形成有效抗辩,另一层面分析,体检对企图进行工伤诈骗者能够产生心理威慑,打消其不法念头。
另外,加强监控设施,特别是生产等工伤高发区域应无死角监控,曾有监控录像成功证明员工故意造成伤害的案例。
最后,当用人单位处理工伤事件时,一定按照法定程序办事,进行工伤鉴定。私了只会给犯罪分子提供更多可乘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