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处理工伤问题?用人单位如何应对工伤赔偿官司

工伤保险 时间:2019-12-23

  如何处理工伤问题?根据劳动部的有关规定,对因工伤发生的劳动纠纷应分别以下情况作不同处理:

  (1)关于工伤认定的时效问题。目前劳动行政部门对受理劳动者工伤申诉没有时效规定。如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因工伤认定及可否享受工伤待遇发生争议,当事人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的,只要符合劳动争议的受案范围,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不应不加区别地将职工负伤之日确定为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而应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劳动争议发生之日,并依据国家有关规定予以受理和处理。

  (2)关于因工伤认为发生争议的处理问题。现行认定工伤的法律和政策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实施细则》和全国总工会《劳动保险问题解答》等规定,负责监督执行政策的是名级劳动行政部门的社会保险行政机构的。因此,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对工伤认定问题发生争议,当事人可向当地劳动行政部门的社会保险行政机构申诉,也可以向当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由劳动行政部门的社会保险行政机构处理的,当事人对其认定结论不服时,可依法提起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的,只要符合受理条件,仲裁委员会应予受理,并按《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办案规则》的有关规定委托当地劳动行政部门的社会保险行政机构进行认定,然后依据认定结论和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3)关于职工因要求伤残鉴定发生争议的处理问题。职工被认定工伤后,因要求进行伤残登记和护理依赖程度鉴定的问题与用人单位发生劳动争议,可以向当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仲裁委员会受理后,先按《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办案规则》的有关规定委托当地劳动鉴定委员会进行伤残鉴定,然后依据鉴定结论及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4)关于职工对伤残鉴定结论不服如何申诉的问题。职工对劳动鉴定委员会作出伤残等级和护理依赖程度鉴定结论不服可依法提起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但是,职工对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在处理工伤方面的劳动争议过程中委托当地劳动鉴定委员会所作的伤残鉴定不服的,不能提起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而应按劳动争议仲裁程序进行。

  (5)关于工伤待遇给付发生争议的处理问题。职工因工伤待遇给付问题与用人单位发生的争议,属于劳动争议,可向当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但是,职工与社会保险机构发生的工伤待遇给付争议,不属于劳动争议,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不予受理。职工可向社会保险机构的上一级主管部门申请行政复议。

  

  

(6)关于工伤认定问题。对职工在工作时间、工作区域内因工作原因造成的伤亡(包括因工随车外出发生交通事故而造成的伤亡),即使职工有一定的责任,都应认定为工伤,但不包括犯罪或自杀行为。认定职工工伤,给予职工工伤保险待遇,并不影响企业按规定对违章操作的职工给予行政处分。

  (7)关于司机在工作中发生伤亡事故是否认定工伤问题。由于司机是特殊工种,职业危险性较大,所以,司机在执行正常工作时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伤亡,属无责任或少部分责任的,一般应认定为工伤。

  用人单位如何应对工伤赔偿官司?

  伴随着中国国家法治化的进程,现在劳动者的法律意识也在不断增强。在工伤赔偿纠纷方面,劳动者在工伤事故发生后,通过发达的网络系统学习相关工伤赔偿法律知识、咨询律师等各种途径,为打工伤赔偿官司在做着各项准备工作。当然,用人单位在工伤事故发生后,也不能完全被动,也应当学习一些工伤赔偿法律知识,掌握一些必要的应对技巧,向专业做工伤赔偿的律师咨询或者聘请专业律师做工伤赔偿方面的专项法律顾问,这样,用人单位才有可能及时地、最大限度地维护公司或企业的合法权益。

  根据工伤赔偿方面的法律规定,并结合多年来办理工伤赔偿案件的实践经验,笔者总结了以下六点,供用人单位在应对工伤赔偿官司中作为参考:

  (一)关于是否属于工伤的问题

  1、 如果用人单位认为不属于工伤的,那么用人单位可以对该伤害事故不予主动申报工伤认定申请,而由劳动者自己申报。

  2、 如果用人单位有理由认为不属于工伤的,可以在规定时间内对于工伤认定结论通知书提出行政复议申请或者行政诉讼。

  (二)关于伤残等级级别的问题

  1、 有的时候,基层劳动局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可能对于劳动者工伤伤残等级级别认定错误,例如将9级认定为8级,将8级认定为7级等,在这种情况下,用人单位要在规定时间内向上一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再次鉴定申请,争取将错误的初次鉴定结论纠正过来;

  2、 关于如何判断伤残等级级别错误的问题,并不是所有的律师都清楚,只有那些专业的工伤赔偿律师才有可能判断清楚。

  (三)关于调解的问题

  理论上,在工伤事故发生后的任何时候,都可以进行调解解决。一般地,劳动者在没有签订劳动合同的情况下和在没有其它证人证明工伤发生的情况下,都希望调解解决,因为他们取证特别困难。笔者认为,最好在劳动仲裁或者诉讼中进行调解,这样可以防止在其他阶段调解后劳动者反悔,以引起不必要的讼累。

  (四)注意劳动者录音调查取证的问题

  由于劳动者在没有签订劳动合同的情况下和在没有其它证人证明工伤发生的情况下,都希望调解解决或者取证走法律程序,在发生工伤后,当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商谈工伤赔偿事宜时,一定要注意对方可能在录音,所以说话一定要慎之又慎。

  请用人单位务必注意:劳动者在没有签订劳动合同的情况下和在没有其它证人证明工伤发生的情况下,是认定不了工伤的,更谈不上赔偿。因为打官司重视的是法律事实,而不完全是根据客观事实,法律事实是需要证据来支持的。

  (五)在劳动仲裁调解时的注意事项

  一般地,工伤劳动者都是想尽快地、一次性地拿到工伤赔偿款,他们会作出适当的让步,他们非常害怕案件拖上一年、二年。有的时候,作为用人单位,可以适当地稍微过分地降低赔偿额,劳动者也会接受的。所以,用人单位可以在仲裁阶段充分利用劳动者迫切的心情予以降价调解。

  (六)关于区分劳动合同和劳务合同的必要性

  在工伤赔偿案件中,正确区分劳动合同关系和劳务合同关系是非常必要的。因为只有劳动关系才有工伤的问题,劳务关系不存在工伤赔偿而仅存在人身损害赔偿。在工伤赔偿案件中,伤者伤残等级往往较高;而在人身损害赔偿案件中,伤者伤残等级级别往往较低。经常发生的情况是人身损害赔偿比工伤事故赔偿额要低很多,特别对于农村户籍的劳动者而言更是如此。

  如果劳动者是劳务关系,在发生事故伤害后,用人单位需要做到:

  1、 不要主动为劳动者申请工伤认定;

  2、 如果劳动者工伤认定了,要在规定时间内对于工伤认定结论通知书提出行政复议申请或者行政诉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