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参观韶山红色旅游观后感

观后感 时间:2018-06-30

  湖南韶山是伟大领袖毛泽东的故乡,全国著名革命纪念地、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资源丰富,是湖南省重点红色旅游基地。下面是范文亭小编给大家整理的韶山红色旅游观后感,仅供参考。

 

  韶山红色旅游观后感篇一:韶山红色旅游感想

  “三八”节来临之际,我和单位上的同事们一起坐着宽松、舒适的大巴,踏上了前往伟人故里的红色之旅。红色之旅尽管只有几天的时间,却胜似平时千百堂政治课。

  我重温了我党峥嵘的历史、领略了祖国的山川秀美和悠久历史、聆听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使我深受一次丰富而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对于我来说更是一种精神的震撼和的洗礼。我真切的感受到共和国江山来之不易,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权来之不易!我要今天的,“富而思源,富而思进”。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努力实践“三个代表”,始终坚持两个“务必”,为实现中华民族的全面复兴而不懈地奋斗!

  到达湖南后我们前往韶山---毛泽东故居——中国伟大的思想家、军事家和战略家、成长的地方。一套普通的湖南民居,面临小塘,依托青山,几间青石泥墙和黑木灰瓦搭建房屋,在少年时代的毛泽东居住的卧室里,桌上依然摆放着一盏油灯,百年前的伟人就是在这盏桐油灯下激扬理想和文字,逐步描绘出了新中国的的宏伟蓝图。

  在青松环绕的广场上,矗立着高达10.1米的毛主席铜像两手卷握文稿、两眼炯炯有神地注视远方,感受着共产党人的博大胸怀和革命壮志。看他的风貌,承受了许多风风雨,看他的历史,经历了多少枪林弹雨,在他的眼中,时刻散出坚贞不渝的品格。久久瞻仰,心系伟人,钦佩之情溢于言表。毛泽东同志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领导我们党和人民,找到了一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他又从中国革命的实际出发,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他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是把一生都献给了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和解放事业的,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者。站在铜像前,会使你增添一种无穷的力量。有一种“我们的目的一定要达到,我们的目的一定能够达到!”的革命豪情。

  刘少奇纪念馆一片青翠,庄严幽静。纪念馆共有八个展室,按少奇同志生平分为四个专题进行陈列,馆内陈列着丰富的图片、资料和实物,从不同角度展示着少奇同志在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历史镜头和珍贵文物。在静谧的展厅内,讲解员专注而深情地介绍少奇同志从工人运动、白区工作到缔造新中国、发展和巩固中国共产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时期所做的独特贡献,娓娓而谈少奇同志在扩大新四军、党的建设、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卓越功绩,声情并茂地讲起这位历史巨人的朴素情怀和伟大的人格魅力……

  我们的老一辈先烈坚信中国的革命会迎来胜利的那一天,这种信念坚如磐石,铸就了中国革命固若金汤的精神统一战线。让他们不畏艰难坚定不移地走下去,不惜抛头颅、洒热血铸就革命事业。

  党让无数有着相同志向和信念的人们走到了一起,是党让老一辈先烈更加坚定了信念,党让他们更加有凝聚力、战斗力、牺牲精神和奉献精神。突然间感到自己缺乏党的支持和帮助是多么的无助和迷茫,因为是党的理论升华了理想,党的知识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党的精神在累了、倦了的时候给予我们力量。尤其是我们国家当今正处在一个知识更新和人才飞速发展的时代,更加要用老一辈的精神财富来丰富我们的思想,用老一辈那种坚忍不拔的斗志为祖国更加的繁荣昌盛奉献出我们的智慧和汗水。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次的红色之旅,让我感受很深。一座座的历史遗址、纪念碑和纪念馆是一本思想教育和历史教科书,更是一本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瞻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战斗的地方,我们缅怀他们的丰功伟绩,我们重温他们留下的字字句句。除了敬佩他们坚定信念、坚贞不渝,更感激他们用鲜血和生命为我们换来了和平和幸福的年代。我深切地感受到,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对中国革命事业的巨大贡献,必须永远铭记;革命胜利来之不易,必须倍加珍惜;党的建设十分紧要,必须始终加强;人民是革命胜利的力量源泉,必须紧紧依靠。

  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精神,大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加强党的先进性,切实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不论形势怎么变、地位怎么变,我们都要坚持同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信群众是真正英雄。更重要的是,我们应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同心同德、与时俱进、深化改革、加快发展,为我们质监事业的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总之,我将把此次“红色之旅”所汲取到的精神运用到今后的工作和学习当中。以实际行动,继承先烈遗志,努力工作,不断创新,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不断地鞭策自己要勤于思考,勤于学习、要以更高昂的工作热情、更认真的工作态度,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取得长足的进步。

  韶山红色旅游观后感篇二:参观韶山

  韶山,一个神圣而光荣的字眼,令无数党员魂牵梦绕、真切向往,于我而言更不例外。不同寻常的六月,燃情似火,公司一行热情洋溢的党员在建党九十周年之际,踏上了红色之旅,去寻访革命先辈的奋斗足迹,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革命的摇篮、红色之都——湖南韶山,接受革命传统教育,感受积淀深厚的韶山精神。

  韶山一直是我心目中的一块充满崇敬的热土。这是我第三次来到韶山,每来一次,都会有一种心灵的共鸣。因为在那里,我们可以重温那段值得骄傲的光辉历史,可以尽情吸取伟人故土的灵气,可以看到来自五湖四海虔诚的游人,可以学到很多感人震撼的事迹。

  一路不停歇的驱车两个余小时,我们便来到了伟人故居。韶山的景色正如一代文豪毛主席所述:“一路景色,弥望青碧,池水清涟,田苗秀蔚,日隐烟斜之际,清露下洒,暖气上蒸,岚采舒发,云霞掩映,极目遐迩,有如图画。”雄伟气派的故居广场,较以前扩大了很多倍。一代伟人的铜像,高高耸立在韶山广场,栩栩生辉。我们一行在广场面对铜像久久瞻仰,在庄严的党旗下留影。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这一诗句高度概括了年代的韶山精神。如今,这一精神又被赋予“坚定信念,团结奋斗,无私奉献,开拓进取”的时代内涵,孕育了一茬接一茬的英雄模范人物。我们沿着展厅,一步步了解了伟人的丰功伟绩,也真正理解了“革命就是牺牲”,在战争年代,韶山人牺牲了1598位英雄儿女的宝贵生命,仅毛泽东一家,就牺牲了6位亲人——毛泽民、毛泽覃、毛泽建、杨开慧,毛楚雄、毛岸英,这些闪光的名字,与韶山精神、中华大地一起永垂不朽。以主席为首的韶山共产党人以他们的壮怀激烈、视死如归,书写了一部风云激荡的战斗史、一曲荡气回肠的正气歌。

  毛泽东故居——一个伟大的思想家、军事家和战略学家学习和成长的地方。这是一套非常普通的两家合居的湖南民居,面临池塘,依托青山,荷叶连连,人杰地灵。普通而陈旧的家具,显示着那个时代的朴实。我们还看到了毛主席那留有73个补丁的睡衣和书籍、党费证等遗物时,在毛泽东同志的卧室里,桌上摆着一盏油灯,少年时代的毛泽东经常在这盏桐油灯下学习,他自小热爱劳动、关心别人、关心天下。是韶山这个简朴的小山村,哺育了一代伟人,从而解救了全中国。党员们深深感受到了毛主席艰苦奋斗的崇高境界和伟大的人格魅力。

  花明楼景区是我第一次来的地方,也是第一次学习到刘少奇同志在战争年代白色恐怖下的伟大成就。同中国共产党的领袖人物一样,刘少奇对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和新中国建设事业所作的贡献是全方位的,几乎涉及各个历史时期和所有领域。纵观刘少奇的整个革命生涯,极具个人特色功绩,面对一穷二白的新中国,高瞻远瞩,创立了中国特色的经济制度。

  在展厅,我们重温了刘少奇同志的丰功伟绩,特别是刘少奇同志的经典著作《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令我们深受感动:“共产党员要交出一头,只顾一头。只顾呢?只顾全心全意为人民做工作。交出什么呢?交出个人的利益,个人的地位,个人的前途。后面这一头,让党来考虑,让党来解决,党怎么安排就怎么安排,不争不抢。”我们共产党人正应该继承和发扬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应有的品质,舍己为人、克己奉公。

  这次红色之旅,我们不仅欣赏到了韶山清幽、俊美的自然风光,更圆了自己的红色梦想。如今硝烟散去,只留下静静的墓园、葱郁的山林,让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去回想艰苦年代的生死考验、血泪洗礼。没有这里的英烈就没有我们和平的生活,没有他们的流血牺牲,就没有我们今天现代化的建设。通过这次韶山之行,使我受到了深刻的教育,作为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生在和平年代,在党的红旗下成长,更应该清醒的认识到自己肩负的责任,更应该用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时刻牢记党员的义务,将他们的精神传承下去。

  对我们来说,红色之旅不是一般意义的特色旅游,作为革命的后继者,我们要珍惜今天的幸福,历史的红色之旅结束了,但未来的红色之旅却刚刚开始!我们要把红色的革命传统带回来,鞠躬尽瘁,成为永葆工作激情的永久动力。

  韶山红色旅游观后感篇三:韶山旅游感悟

  今年10月,单位组织全体党员踏上了红色之旅,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革命的摇篮、红色之都——韶山冲、花明楼,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在这些地方,我们重温了峥嵘的历史,看到了众多的文物,听见了动人的故事,收获甚多。

  一、舍小家为大家。

  红色之旅尽管只有短短2天,却使我们深受一次丰富而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使我们真切感受到共和国江山来之不易,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的建立,有无数的热血儿女铺路。

  在这些烈士中,许多人就个人出身来说,他们的条件在当时应该说是很优越的,如果只是管“小我”的话,他们个人的生活应该是比较顺利的,是用不着流血牺牲的。毛泽东出身于富农的家庭,家里生活在当地来说应该是比较富裕的;杨开慧烈士出身于教授的家庭,家里有许多的家产;刘少奇家庭财产也是比较丰厚的,共有房屋21间半,前临碧水,背倚青山,左有参天古树,右为村民农舍。但为了人民的利益,国家的危亡,他们都舍弃了这些。

  在毛泽东纪念馆,毛主席一个个感人的故事震撼着现场每一位党员领导干部:从毛主席舍小家为大家、为革命牺牲六位亲人的故事中,党员们领悟到了毛主席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看到毛主席那留有73个补丁的睡衣和书籍、党费证等遗物时,党员们深深感受到了毛主席艰苦奋斗的崇高境界和伟大的人格魅力。

  二,艰苦奋斗,敢于胜利

  在这些景点,我们了解了当时贫困的生活和险峻的军事环境:我们看到了毛主席挑粮上山的箩筐和扁担;条件艰苦,吃的食品是红米饭、南瓜汤,这些东西在当时已是上等的饭菜了。大家深深地感受到了艰苦岁月里革命先烈不屈不挠的斗志,红军就是在这里度过“红米饭、南瓜汤”的日子,忍受严寒酷暑,保卫红色政权。我们由衷地赞颂一代伟人毛泽东为国为民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无所畏惧,敢于胜利!

  三,反对教条,实事求是

  中国革命的胜利不是一帆风顺的,它充满了曲折。在这个过程上凡是做到实事求是,中国革命就取得成功,背离了这条原则,革命就面临着困难和失败。

  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经过深思熟虑,进山当起了“山大王”,历史记载的“农村包围城市”等思想均在井冈山时期产生,这些思想含蕴于青山、淬火于实践,指导着工农红军的方向。中国革命所面临的是既不同于西欧又不同于俄国的特殊的社会环境,它所要解决的是既不同于西欧又不同于俄国的特殊而困难的革命任务,它有着自己的特殊性。离开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中国革命寸步难行。但马克思主义不是僵死的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空谈马克思主义的一般原则和公式,对中国革命无济于事。从思想理论上和实际行动上解决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的特殊环境相结合的问题,对于中国共产党人来说,就是更加迫切的和命运攸关的事情。中国共产党人从井冈山时期开始,在不断的成功与失败的曲折经历中,逐步认识到这一问题的重要性并紧紧围绕这个主题,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思想体系,解决了许多国家的共产党所没有解决或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好的这一普遍性的问题,作出了自己特殊的贡献。当年,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惨遭失败,5000人的队伍仅存1000人,竟出现了枪多人少的局面。

  面对严峻形势,毛泽东审时度势,从实际出发,说服教育大多数人,向罗霄山脉中段行军,使中国革命有了最初的立足点。从此开创了建立和发展红色政权的理论,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在建军和建党等问题上,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适合中国国情的原则。在这些期间,以王明为代表的教条主义者,否定毛泽东的正确理论与实践,坚持照抄共产国际决议和照搬苏联经验,他们的左倾错误使革命根据地和白区的革命力量遭到巨大的损失。在同“左”倾错误的艰苦斗争中,毛泽东始终坚持了实事求是的原则,提出了“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等著名论断,指导中国革命走出了低谷。

  四,珍惜今天,努力工作

  这次红色之旅,我们不仅欣赏到了湘赣二地清幽、俊美的自然风光,更圆了自己的红色梦想,我们参观的景点都与那段红色历史有关。如今硝烟散去,只留下静静的墓园、葱郁的山林,让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去回想艰苦年代的生死考验、血泪洗礼。没有这里的英烈就没有我们和平的生活,没有他们的流血牺牲,就没有我们今天现代化的建设。毛泽东作为秋收起义领导人1927年第一次上井冈山用了一个月的时间。1965年毛泽东作为国家领导人第二次上山时,坐汽车只用了一天。20**年我们作为朝圣者要是从高速公路走的话,从南昌到井冈山只需要6个小时左右,是先烈的付出给我们提供了方便。对我们来说,红色之旅不是一般意义的特色旅游,一座座历史遗址不仅有其独特的思想教育作用,而且它所代表的人文精神,它的文化色彩、历史风貌,以及自然风光,都会对我们产生永久的魅力,给我们留下了一笔可贵的精神财富。作为革命的后继者,我们要珍惜今天的幸福,奋发图强,努力实践“三个代表”,始终坚持两个“务必”。我们要把红色的革命传统带回来,代代相传,成为实现中华民族全面复兴的永久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