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走进毛泽东观后感范文

观后感 时间:2018-06-30

  《走近毛泽东》这部影片的创作者用平民化、化的视角展现了毛泽东的人性、个性和革命意志。看了该影片后,写观后感要怎么写呢?范文亭小编给大家整理了走进毛泽东观后感,仅供参考。

  走进毛泽东观后感篇一

  17岁那年,毛泽东告别父母,走出韶山冲。临行前,他改定了一位日本人写的言志诗悄悄夹在父亲每天必看的帐簿里: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少年毛泽东以豪迈,自信以及超然的洒脱开始了伟大的一生,并用自己的一生去完成了中华民族历史的伟大转折。

  “他是诗人,又是革命家;他是战士,又是统帅;他指挥千军万马,自己却不曾开过一枪;他缔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自己却不当大元帅。他就是毛泽东!”。电影《走进毛泽东》通过珍藏半个世纪的珍贵镜头,展现了这位开国领袖的至性真情,用平视的角度撷取片段,以生动真实的瞬间影像,把毛泽东的举手投足和喜怒哀乐展现于世。影片以新鲜的视角,通过叙事手法、真实的画面对毛泽东给予了全面诠释和再现,不仅表达了一种回忆和怀念,更是以毛泽东一生经历的重大革命历史事件为背景,展现了毛泽东独特的人格魅力。毫不夸张的说,《走进毛泽东》是一部能深深打动每一个人的影片。他的智慧、他的抱负、他的激情、他的幽默、他的自信深深的感染我。我也一次次的因片中的有趣情景而发笑,但当影片谢幕时却又让我陷入沉思和慢慢品味。他有让人仰视的理由,卓越才能和盖世功勋确立了他伟人的崇高地位。他也有让人平视的原因,他是劳动人民的儿子,要饮食穿衣,有喜怒哀乐。所有的这些都让人无比敬重。

  他的一生是求真务实的一生。他出生于农民家庭,努力接受先进的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熏陶,不断追求并不断践行实现中国社会的共产主义。从湖南韶山的毛家冲走出的少年到汉口“八七会议”上那位说出“枪杆子里出政权”的长衫青年,从秋收起义中那位谨慎敢为的领头人到延安窑洞里运筹帷幄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他大胆预言“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他大胆行动“枪杆子里出政权”,实事求是,他努力用自己的行动践行这一个优秀共产党人的光辉形象。

  他的一生是不畏霸权敢于挑战的一生。他那种舍我其谁、无畏无惧的精神让人折服。面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叫嚣,他敢说“天无二日,我不信邪,偏要造两个太阳出来看看”; 不畏苏联,主权问题决不让步;不畏美国,“paper tiger”既幽默又一语中的。正如日本第94任内阁总理大臣菅直人20**年6月12日在东京新宿站前发表街头演说,其中一段提到:“曾经有毛泽东这样的政治家,他在中国获得了压倒性的支持,在外交领域,他使中国在世界上的存在感变得非常卓著。曾经有一段时期,毛泽东毫不畏惧与美国对峙并一路走来。可见,执政党在自己的国内获得毫不含糊的支持,国民以天下为己任,在某些场合为了保家卫国、为了国家的未来,不惜付出些许代价,一个国家有了这样的力量,外交才会有根本的力量。国之力在民,民之力是外交之力、是外交最基本的原理。”

  他的一生是坚定自信一生。影片中,一次登山,到半山腰时,有人说别再重往前走了,没有路了,下山往回走,毛泽东说,路是人走出来的,我们往前走,决不下山。正是他的坚定,在革命的时代人们不知道出路在哪里不知道该跟着谁走时,让中国革命冲出了迷雾走向光明。即使经历再大的风险,他从未想过灰心甚至放弃,似乎没有任何困难能阻挡,坚强的意志一直支撑着他。作为出色的政治家和领袖,他总能在决定命运的时刻力挽狂澜。也正如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所说:“毛泽东的存在本身就是意志的巨大作用的见证。没有任何外在的装饰物可以解释毛泽东所焕发的力量感。”,“他身上发出一种几乎可以感觉到的压倒一切的魄力。毛泽东的确能让人体会到力量、权力和意志的共鸣。”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来到北京访问。毛泽东自信地说:“我们的手握在一起可以改变世界。”

  他的一生是无私奉献的一生。为了新中国,他的很多直系亲属在中壮烈牺牲。1959年,毛泽东回到故乡。在失去了妻子杨开慧、大弟毛泽民、二弟毛泽覃、堂妹毛泽建、长子毛岸英、侄儿毛楚雄的故乡,他写下了那首著名的诗篇《到韶山》:“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毛泽东逝世后,中央警卫局在清理他的遗物时,无意中发现了一个小柜子,里面装的是毛泽东亲手珍藏的毛岸英的几件衣物,有衬衣、袜子、毛巾和一顶军帽。从毛岸英牺牲到主席逝世隔了20多年,他是在的悲痛和寂寞中把儿子的这些衣物珍藏在身边的?

  他的一生是为人民服务的一生。他热人民,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他相信自己更相信百折不挠、坚强不屈的中华人民可以战胜一切困难。在生活和平考察中他总是那么平易近人、本色自然。毛泽东在张思德同志的追悼会上说出了一位共产党人最最朴实与真诚的话语“为人民服务”是我们每一位共产党人应当做到的。为人民服务好,人民才会支持我们,拥护我们。1942年6月3日,天正下大,陕甘宁边区政府召开县长联席会议,会场突然遭到雷击,延川县代县长被雷电击死。事后,一个农民说,老天爷不睁眼,咋不打死毛泽东?保安部门听说后极为震惊,要把此事当作反革命事件来追查。毛泽东知道后,急忙制止,他说,你们倒是应该去调查一下老百姓为会骂我们。调查的结果是,由于边区军政人员太多,征收的公粮太多,老百姓的负担过重;群众中产生了不满情绪。这件事促使毛泽东反思党的政策,决定实行"精兵简政",号召发展大生产运动“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在另一方面突显其为人民服务的理念。在新中国成立以后,毛主席更是亲自题写“为人民服务”五个大字于新华门,让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印刻在自己及每一位共产党员的心中。

  在那段风雨如晦的年代,他带领导全国人民创建了一个新中国!建设了一个先进的党!缔造了一支人民的军队!创立了一个科学理论!这一切,改变了中国近代历史发展方向,实现了中国由弱到强、由衰而盛的伟大转折!“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伟人的人格魅力穿透时空,给人们心中留下一份永恒的尊敬。

  走进毛泽东观后感篇二

  开课第一天我们就观看了纪录片《走近毛泽东》,让我在银幕上看到久违了的毛泽东的真实形象,让我真正地走近,去探究毛泽东的光辉一生。这部片子主要讲述了毛泽东同志少年、青年、中年、晚年的一些感人的事情、伟大的政策和果断的决定。看完纪录片后,不仅让我们认识到了新中国的来之不易和建设的艰辛,同时又领略了毛主席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为了全中国人民的新生,在半个多世纪的时光里,在充满荆棘的革命路上走过的风风雨雨。

  纪录片《走近毛泽东》,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崇拜,更重要的是,让我们走近他的,走近自我的信仰。当这位以前被无数人奉为神明,顶礼膜拜,也曾被无数人猛烈抨击过的一代伟人以一位立体的人出此刻我面前的时候,我突然发现,功过本身已如云烟留给了历史,伟人的人格魅力却能够穿透时空,给人们心中留下一份永恒的尊敬。没有毛泽东,就没有新中国。这位伟大的领袖者一生经历坎坷,遇到过无数的困难和挫败,他在痛苦中挣扎过,萎缩过,但他的信念告诉他:成功就在下一次!于是他一次又一次地努力,最终成为一代伟人。也许完美的明天是在痛苦后出现的吧!毛泽东从一个贫苦的书生到一个中央委员,最后成为国家主席,这一步步走过来,他经历了多少痛苦,我们这些70年代又怎能完全体会?他指挥作战,英明神武,果断自信,从抗日战争到解放全中国,他做了多少贡献,直到此刻,人们还难以忘怀,而他自我呢?却遭受了失去亲人的痛苦,他的妻子,儿女都在战斗中英勇牺牲。那一刻,从他脸颊上滚过热泪,我看到一个热血男儿,他又重新站起来了,我惊讶,但更是佩服!

  毛泽东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精神的象征,他是共和国之父,现代中国的灵魂。他开创了今后一千年我们民族兴旺发达的历史局面。我们永远不能忘记这位伟人,永远铭记他的亲民、他的理想、他的信仰、他的无私、他的艰苦奋斗、他的治学精神、他的灿烂诗篇和不朽文章、他本人和他的家庭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付出的巨大牺牲、他的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他的赫赫战功和卓越政绩,为中国的独立、为人民的自由和权利、为捍卫国防、为改善人民生活、为惩治腐败实现社会公正、为改革开放事业的奠基、他对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复兴所立下的不可磨灭的功劳。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毛主席就没有我们今天的生活。

  走进毛泽东观后感篇三

  7月3日晚上,犹带着拓展训练的兴奋,我们观看了纪录片《走近毛泽东》,又经历了一次精神的洗礼。《走近毛泽东》以毛泽东一生经历的点点滴滴为背景,向我们还原了一个伟大、亲民、真实、质朴的人民领袖,让我们领略到了他的雄才伟略、精神境界和独特的人格魅力,也激励我们见贤思齐,向上向善,伟人可贵的精神品质和智慧力量,让自己砥砺前行。

  学习他信念坚定、心系群众,始终坚持爱民情怀。

  他把共产党员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比作鱼和水的关系,人民在他心里是至高无上的信仰,他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最高境界与追求。当淮河突发大水,他伤心落泪、牵肠挂肚。当南方战胜血吸虫病,他兴奋不已、彻夜不眠。当得知一位农民抱怨公粮负担过重,他认真反思、及时改进党的政策。作为共和国的领袖,他永远不忘农民出身,始终不改亲民本色,人民的生产生活状时刻牵动着他的心。正如他所说:“任何一个政党,只有为人民服务,才能长期生存下去”。历史和实践证明,只有真正把群众放在心里,认真倾听群众呼声,真诚关心群众疾苦,满足群众诉求,用实实在在的行动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才能赢得民心,巩固执政根基。

  学习他笔耕不辍、学思践悟,始终挖掘知识源泉。

  他把党员干部不读书、不看报视为很严重的缺点之一。而他本人,即使是在南来北往的战争年代都坚持学习和写作,在延安,在西柏坡,在中南海,书香笔墨伴随着他的一生,真正做到活到老,学到老。一部浩瀚的二十四史,他从头到尾精读并留下大量批注。他喜欢调研和实践,他走遍祖国山山水水,访民情、听民意、解民忧。他说:“我在北京呆久了,脑子就是空的,而一出去,里面就有东西了。”他理论联系实际,用文房四宝打败了国民党反动派,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引领中国革命。理论指导实践,实践验证并丰富理论成果。一方面,我们要勤于学习、善于思考,用知识武装头脑,不断提升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另一方面,要学思践悟,知行合一,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指导工作的科学思维,转化为破解难题的方法对策。

  学习他艰苦奋斗、勤洁奉公,始终坚守精神高地。

  他艰苦朴素,勤俭节约,作为最高领导人,衣服也是补了再补,缝了又缝,饮食习惯也不大讲究。他淡泊名利,作为军事统帅,不做“大元帅”,也不要任何军衔。他亲和力十足,在接见赞比亚总统夫人们时,已经81岁高龄的他行非洲礼节屈膝礼以示尊敬。他清正廉洁,大公无私,他三拒亲属求照顾的清廉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他有三条交往原则:“恋亲,但不为亲循私;念旧,但不为旧谋利;济亲,但不以公济私。”道出了他为“多数人解困”,不为“少数亲友谋利”的清廉作风。我们要永远学习、传承他的优良作风,时刻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严格遵守党纪国法,加强自身修养,坚持高尚追求,永葆共产党人的浩然正气。


  猜你喜欢:

1.

2.

3.

4.

5.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