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海上钢琴师》是以音乐为主题线索的震撼人心的人物传记电影,讲述了钢琴家1900在船上漂泊动荡的传奇经历。范文亭小编给大家整理了海上钢琴家观后感,仅供参考。
海上钢琴家观后感篇一:时代的悲哀
一直以为《海上钢琴师》是一部情片,美若天仙的少女,恍若仙乐的钢琴曲,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发生在浩渺无际的大海上!几次要看都没有看成。终于,一个闲适的周末午后,怀着愉快的心情,要完成这一直来的愿望了。
《海上钢琴师》是意大利著名导演朱塞佩·托纳托雷的作品。故事发生在本世纪初,一艘往返于欧洲和美国的名叫弗吉尼亚号的游轮上,无穷无尽的寻梦者,乘坐这艘游轮,来到美国。我们的男主角,“1900”,一个具有钢琴天赋的初生婴儿,被遗弃在这艘游轮上,被锅炉工收养,开始他在大海上从生到死的独特人生。
游轮,每年几次,在欧洲和美国之间穿梭,源源不断的寻梦者,挤上踏板,又义无反顾挤下踏板,奔向自由女神,追寻他们的梦想。而我们的男主角,享受着音乐,享受着大海,从没有踏上过陆地一次。
也不是没有过机会。一如我们期望的,美女出现了。她被优美的钢琴声吸引,隔着窗。姑娘美丽、纯洁、迷惘,带着淡淡的忧伤,钢琴师不可遏制地爱上了她,美好的乐曲从指尖倾泻而出。可是,船很快靠岸了,姑娘虽然留下了地址,却随着拥挤的人流离开了“1900”的世界。几个月后,“1900”第一次,决定离开游轮,走向陆地。
“1900”穿着朋友麦克斯送给他的大衣,拎着箱子,意气风发地走向陆地。在通向陆地的踏板中央,他停住了脚步。
故事看到这里,我既振奋又有点着急。勇敢点呀,“1900”,爱情多么美好,去寻找她,她一定会迷醉在你的音乐中,她一定会爱你,你们一定会!去呀,到美国去,美国是一个充满梦想和机会的地方,你的音乐一定会让你征服世界,拥有一切!
“1900”在踏板上没有停留太久,他望着眼前那个高楼林立的城市,人来人往,无边无际。他定定地站在那里,突然转身走了回去。
我很失落,却也无奈,并试着去理解他。“1900”,从出生起就在游轮上,从没下过船,他对陆地注定陌生、恐惧,更何况,对他来说,在船上拥有自由、音乐和,一切已经足够。爱情,虽然让他产生改变的动力,但他在踏板上的那一刻,也许想通了,爱情不是生活的全部,音乐比爱情更重要。
这时,我甚至有点佩服他了,面对外界的种种诱惑,能够不为所动,看清自己的所需所要,这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接下来的情形,有点出乎我的意料。“1900”继续在船上演奏钢琴,经历了朋友离别、经济萧条和两次,最后,这艘游轮停止了航运,将被炸毁。他的朋友麦克斯,坚信他仍在船上,千辛万苦找到他,劝说他。“1900”最终没有离开“维吉尼亚号”:最后,他纤细的双手在空中象征性地演奏了最后一曲,在一片火光中,伴着巨大的声响和巨轮一起在海上沉没,和来时一样,钢琴师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永远消失在这个世界上。
我没有想到“1900”这么决绝,哪怕失去生命,他仍然不肯下船,选择和他的音乐,永远留在船上,消失在海上。
钢琴师的故事完结了,我却不由陷入深思中。
从个体的角度看,“1900”的抉择,与他独特的经历和纯粹的个性有关。正如“1900”回忆起当年站在跳板中间的情景时所说:“我停下来不是因为所见,而是因为所不见……连绵不绝的城市都有,除了尽头……拿钢琴来说,键盘有始,也有终,并不是无限的,但音乐是无限的。在有限的键盘上奏出无限的音乐,我应付的来;但走过跳板,前面无数的琴键,无限大的键盘如何奏地出音乐来……上了岸又何去何从?爱一个女人,住一间屋,买一块地,望一个景,走一条路。太多选择我无所适从……我宁愿舍弃我的生命。”
“1900”对自己很清醒,他生于海上,长于海上,“弗吉尼亚号”轮游就是他的家,钢琴和音乐就是他的世界。的经历、锅炉工的警告,还有他和陆地有限的几次交集带来的不愉快经验,在他,陆地,从来就不是一个美好和值得向往的地方,也不是自己能够把握和想拥有的地方。他坚守自己的生活,爱情可以放弃,其它财富和权势,更不在话下。对于一个如此纯粹的人,做出与音乐和游轮共存亡,一点也不奇怪了。
可是,如果换一个角度,从一个特殊人的立场对工业时代进行反思, 我更多体会到的是,一个时代的悲哀。
片中我们看到,当自由女神从海上的迷雾中出现时,游轮上人人欢呼,人人心向往之;但我们也看到,这个人人向往、人人奔赴的地方,有冷漠,有战争,有无止境的欲望和追求;这个地方,只能进入,只能前行,按照它的方式;当你无法融入的时候,最终只能灭亡。这就是一个时代的悲哀了。
每一个个体,都有其独特的人生经历和性格个性,对于生活,也都有不同的理解和选择。有人追求卓越,有人甘于平淡;有人执守“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田园生活,有人更渴望“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成就一番伟业。
一个和谐美好的社会,应该是人人都能追求自我梦想,人人都能拥有梦想生活的社会,而不是只有一条路径,就像游轮通向陆地的踏板,只有唯一的一条;也不是只有一个标准,只能追求世俗的名利和成功,才是幸福。在这里,人们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这才是人类社会的最高境界,也是我们追求的终极所在。
本来想看个爱情片,没想到看成了悲剧片,唉,不知自己所处的时代?
海上钢琴家观后感篇二:人能绝望地成为自己吗
有这么一个人,弹得一手好琴,住在一条客轮上。从小到大,没下过船。有一次,有一位女子,像一阵风,吹进他像湖水般宁静的心,宛如一个凄美的梦。他于是下定决心,下船去追这个梦。可当他走下船梯的刹那,他犹豫了。他折返了回来。从此再也没下过船。最后,当这条船的命运走向了它的尽头时,这也将是他生命的尽头。一个老朋友找到他,问他当初为什么不上岸。他说:“你以为我回来是因为看见了什么吗?不,恰是因为我没看见什么。……这城市太大了,街道太多了,就象无限多的琴键。这是上帝才能弹的钢琴,我不知道该怎样去弹它。对我而言,钢琴上不多的琴键也就足够了,也能弹出我的梦……”
这是电影《海上钢琴师》讲的一个故事。
一个心理学家看了这电影,一针见血地“诊断”说:这是一个“退避型人格”的典型案例。
某位“成功人士”看后,给了电影里那钢琴师一个“高屋建瓴”的评语:“脑壳里长了屎”。
我一位朋友看后,放声大哭。
我笑了,对我这位朋友说:“你看见了什么?看见了你自己吗?
我的那位朋友说:“有一个寓言,一只虫,很害怕并羡慕吃虫的鸟。有一天,它梦见自己变成了鸟,而这鸟又做梦变成了自己所害怕的弹丸,无生命的弹丸梦见自己变成了一片生机昂然的树叶,树叶梦见自己变成自己所害怕的虫。虫醒来,发现自己本来就是虫,也就心安理得了。但过了一阵,虫忽然大哭起来。别的虫问;‘你哭是因为自己不能变成鸟吗?’虫说;‘我哭是因为我明白我只是虫,却禁不住想变成鸟’。不错,我是那种只能‘弹有限的琴键的人’,就像那个钢琴师。那个钢琴师是幸运的,他至少可以选择‘绝望地成为自己’(克尔凯郭尔语)而不去‘弹奏’不属于自己的‘现实生活’这巨大的上帝之琴。而我们真的能选择成为自己吗?钢琴师是幸运的,他至少不怀疑和自己绑在一块同生共死的那个东西,而我们即使试图把自己和什么东西绑在一起,——无论那是无限可能的生活还是一种美妙的幻觉——我们真的能彻底相信它吗?而人又可能选择不和任何东西绑在一起吗?我们的可悲在于我们不可能彻底地相信并把自己交托给什么,我们永远是自相矛盾的,犹如那只自相矛盾的虫”。
听了这番话,我不禁哑然失语,再也不敢大谈什么“应该”了。而“相信”这两个字则在我脑子里萦绕不去。
我耳边忽然响起了钢琴师那梦幻般的琴音。
海上钢琴家观后感篇三:海洋与陆地
久闻意大利电影《海上钢琴家》之大名,只是因为时间太长,165分钟,所以一直望而生畏,昨晚,终于下狠心看了。
看完关了电脑和灯光,因坐得太久,腰酸腿疼,可还是忍着坐在黑暗中久久难以自拔,其如排山倒海般释放的震撼力一时难以消受。
男主船上生、船上活、船上死,终于不踏上陆地一步。其中为了寻找爱情,男主也曾天翻地覆,最终战胜自己,决定舍船上岸。看到此,我甚至都屏住了呼吸,脑补这位天才钢琴家登上大陆后无限风光的美好情节,可在最后关头,他放弃了,说:
“陆地?陆地对我来说是一艘太大的船,太漂亮的女人,太长的旅程,太浓烈的香水,无从着手的音乐。我永远无法走下这艘船,这样的话,我宁可舍弃我的生命。毕竟,我从来没有为任何人存在过,不是么?”
这样的语言明显有着欧洲哲学思潮的痕迹:强调个性、衷爱反思。令人扼腕长叹,止不住热泪长流。
一直以来,美国好莱坞电影象美国的军事和经济一样,席卷全球,但令人欣慰的是,欧洲电影和日本电影以其独到的魅力,另僻蹊径、剑走偏锋,一直与之苦苦抗衡,于层层包围中尚能吐绽出一丝艳丽的花。
以我个人有限的观影经历来看,美国电影以其大气魄、大制作、上天入地的力、高妙无比的编剧能力,在全世界独占鳌头、无以伦比,如《乱世佳人》《魂断蓝桥》《美国往事》《后天》《肖申克的救赎》等等,这些电影甚至对人类精神世界之构成都产生深远的影响,不可不看。而日本电影则如其国家一样,狭小、谨慎、资源有限,在螺师壳中精心打造,另有一番精致之美,其胜在温情、平和、琐碎,如新近才看的《深夜食堂》,娓娓道来,不疾不徐,以些微昏黄的人性之光悄然长驻人心!
而这部《海上钢琴家》则仅属于欧洲:高度注重并熟练运用光与影的效果,象其具有深厚底蕴的哲学思潮一样,竭力挖掘人性的细节、深处,悲悯之情怀悄然弥漫。较之好莱坞电影,《海上钢琴家》更厚重更沉缓,并不过多炫技,男主女主也并不一味强调美貌,更注重的是其一言一眸,勾起观众心底点点幽蓝,把二战给人们留下的心底创伤,细细展现。而比起日本电影,则多了一层气魄和思考,日本电影更市井化。
不过,《海上钢琴家》象欧洲电影一样,也有着一惯的暇疵,例如,对白太多,有时会故弄玄虚,情节转换略显牵强,这些会给观众的欣赏增加难度,会减低兴趣,而这恰恰恰是全力注重市场的美国电影之长处。美国是海洋和陆地完美结合的电影天堂。
至于中国电影,因束缚太多,不说也罢。
猜你喜欢:
1.
2.
3.
4.
5.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