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比天大安全教育片观后感

观后感 时间:2018-06-30

  《命比天大》是一部以煤矿生产为主线、以构建和谐社会为主题的主旋律影片。该片敲响煤矿安全生产刻不容缓的警钟,塑造新一代煤矿企业家勇于拓新的形象。范文亭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命比天大观后感,仅供参考。

  命比天大观后感篇一

  8月7日晚上8点,我矿在俱乐部组织职工观看了《命比天大》的电影,在片中电影主人公矿长王天印为了使一个设备老化,并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矿井步入生产,与以这矿董事长为首思想麻痹、轻安全、重生产的一伙人展开了一场安全斗争。

  “咱们国家需要煤,但是不需要带血的煤,我们工人需要钱,但不要带血的钱!”这是丹川煤矿矿长王天印在那些盲目追求经济效益、不顾矿工生命安全的人面前发出了这样的呐喊。可这一句话也没有将这矿董事长的思想转变过来,他在金钱的诱-惑下一次又一次的违规开工生产,终于在最后的一次违规时,将部分兄弟送入了万丈深渊。当那场冒顶事故发生后,许多名矿工兄弟白白地牺牲了宝贵的生命。许多人身负重伤,甚至有的终生残疾,只有在轮椅上度过漫长而无味的人生。这一幕幕触目惊心的悲剧,这一场场生离死别的灾难,不知让许多父母失去了儿子,妻子失去了丈夫,儿女失去了父亲,当那位母亲在最后拍着矿长的胸时,那凄惨的呼叫声、哭泣声穿透夜空,刺痛我们的时,悲剧却已经发生。

  在我们现实中,从各级领导到区队班组,无不是天天讲安全、周周学安全、月月喊安全。然而,却在部分职工中出现了“安全教育老一套,你作报告我睡觉”的现象。正因为这种现象的出现,由于违章蛮干,血的事实也不止一次地警告我们,提醒我们,但是就像在电影中的人一样,在自己没有成为事故主角的时候,又有几个人能真正领悟?我们有的人对待工作敷衍了事,责任心不强,总认为自己不会出事,殊不知“不怕一万,就怕万一”。虽然这万一是万分之一的可能,但谁又能保证这万分之一不会降临在自己头上!所以,请不要在生死攸关时试自己的运气。其实,要安全并不难,关键在于有没有责任心。只要每个人多留点心,只要对工作多一点认真负责的态度,在岗必尽职,尽职必尽责,无论身居何处,只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使命感,企业的安全就会有保障。

  在电影中,矿长王天印在阻挠工人将几车不能用的材料送入井下,却得到工人师傅的不理解,认为他在无理取闹,殊不知在将这材料送入井下后,是为自己本身埋下了重大的安全隐患。在我们井下也常会发生这样类似的事,虽然我们没有将不合格的材料下井,但在干活时,违章蛮干,安监工在阻挠时,我们有的工人会满嘴的抱怨,说井下不违章就不能干活。在这部分人的头脑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安全意识的误区。但是“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一旦出了事故,轻则皮肉受损,重则性命攸关,到头来必然自食其果!所以真正实现安全生产还要靠我们职工自觉树立牢固的安全意识,自觉执行安全制度。在作业过程中做到自己不违章,而且还应及时提醒、制止他人违章,真正做到“三不伤害”,才能避免事故的发生,唤醒人们的生命意识,保障企业的长治久安。

  亲的朋友们,安全的警钟再次响起,为了家庭的,为了企业的繁荣,为了社会的稳定,积极行动起来吧。我坚信,只要我们用心去想,用心去做,用心去沟通,以安全保稳定,用安全促发展,靠安全增效益,这样才能使我们的矿山长远的发展下去。

  命比天大观后感篇二

  “我们国家不是不要煤,是不要带血的煤;企业赚钱没有错,但绝不能赚带血的钱。”这句话震耳欲聋,响彻每一个矿山、生产区。敲响煤炭企业安全生产刻不容缓的警钟;安全生产重于泰山,命比天大。

  10月29日,我们公司团支部组织观看了以煤矿为题材的电影《命比天大》。影片叙述了煤矿新任矿长王天印崇尚科学发展观,顺应时代潮流,面对矿井改造不惜血本、对安全生产持之以恒、对产品更新矢志不渝、对生命高于一切的实践过程,力图真实再现中小型煤矿生存现状,敲响煤矿安全生产刻不容缓的警钟,塑造新一代企业家勇于拓新的形象。

  然而影片中,丹川煤矿董事长齐建业为了使一个设备已经严重老化,并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矿井步入违规生产,与重视安全生产,崇尚科学发展观的矿长王天印展开了一场安全斗争。董事长齐建业作为一名出身矿工的企业家为了一己之利,试图利用金钱撑起违规生产、牟取暴利的保护伞,并且三番五次的违规开采,最后在一次利用双倍工资诱惑矿工违规开采中发生了矿井透水事故。自己亲手将与自己曾经一起打拼的兄弟们送入万丈深渊,此次透水事故造成悔不当初的严重后果。有人遇难、有人终身要在轮椅上度过、还有成为人的。让人痛心疾首,也让这位董事长悔不当初。事故发生五个月后在矿长王天印的带领下,丹川煤矿完成技术改造,根据国家“关闭小煤矿、改造中型煤矿、建立大型煤业集团”政策与南煤集团合并。影片最后,矿长王天印带领矿工宣誓“安全第一,命比天大”。

  的确,生命高于一切。每一个生命的存在,都有它的意义与价值。血的教训,让我们在生产的同时必须把安全放在第一位,细化到每一个生产班组,安全是班组管理工作的核心,班组安全管理是一个公司安全管理的基础,没有班组这一安全基础的稳固,公司的生产安全就没有保障。

  首先,企业要发挥安全文化的引领作用,全面提升广大职工的安全意识和综合素质。全面加强安全诚信建设、安全生命周期建设和安全生产“五要素”(安全文化、安全法制、安全责任、安全科技、安全投入)建设。通过安全生产建设,利用先进的文化激励、感召职工在生产岗位中安全作业,利用安全法制法规约束职工在生产岗位的安全行为等。

  其次,采取宣讲理念、讨论理念等形式,强化职工对安全的理解和认同。使安全文化建设更贴近职工、贴近生活、贴近安全工作实际。通过各种形式指导安全文化建设向更深层次发展;利用科技的力量最大限度的提高劳动生产效率,提高防灾抗灾能力;加快科技成果吸收转化,积极推广应用合格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注重人才的培养,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战略资源,是打造本质安全型企业的重要保证。结合实际生产需要把知识培训和思想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安全文化建设有机地集合起来。为企业培养出一批有思想、有谋略、有实际经验、科学发展的引领团队;为企业打造更高、更快、更强的发展道路,铺下安全、牢固、稳效的基石。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我们的发展不能以牺牲精神文明为代价,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更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经济社会发展的目的是为人民而发展,发展最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而检验发展的标准是人民。

  总之,每个企业只有真正做到以人为本,最大程度地关爱职工生命健康,才能最终做到安全发展、科学发展,使企业树立百年长青的基业,让职工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

  命比天大观后感篇三

  带着与看热闹的心情,我看完了《命比天大》这部讲述煤矿安全生产的电影。作为安全工程的科班学生,这部电影对我的触动很大,看完后不就一直有个问题,到底谁把安全看的最重?

  是煤矿企业董事长吗?整个故事情节,董事长这个角色从来就没有真真正正将安全放在心上。作为一家民营煤矿企业,招聘的最初目的就是为了逃避企业被兼并重组的结局,在招聘安全工程师时找到了与安监局局长是的本村出去的大学生,其最初目的就是希望利用这层关系逃避因安全问题而被兼并的结局。在安全工程师进入企业担任矿长并采取措施增强安全性的时候,董事长在得知消息后,第一反应是赶回现场并阻止这种行为;在安全工程师列出企业安全投入严重不足并要求增加投入购买安全设施时,董事长采取了转移企业资金的方式来阻止安全工程师提取资金;在董事长擅自打开未经验收合格的矿井进行开采被在外地购买安全设施的安全工程师举报后,董事长采取了关门赶人的方式要求解雇安全工程师。等等等等,一切的一切,均是为了减少企业在安全方面的投入,追求没有安全保障的利润最大化。一切的一切只能说明:煤矿企业董事长没把安全生产当回事!

  是煤矿企业的煤矿工人么?我们可以看到矿工们最开始对矿长的命令是执行的,但是在唯董事长之命的副矿长的怂恿下,将首批安装的安全设施拆除掉了,并且在副矿长的带头下对对矿长进行抵制,在后来矿长停了副矿长的职后,在副矿长的怂恿下对下班回家的矿长施以暴力。当然,在矿长将采访矿工家人的视频放映出来后,矿工们对安全的重视程度得到了加深,对自己所处工作环境的安全性更加注重了,并在矿长的带领下罢工要求追加安全投入。因此,从一定程度上说,以民工为主的矿工的安全意识并没有达到应该重视的程度。

  是从事安全管理工作的安全工程师么?我们可以看到,安全工程师出现的第一个镜头就是因为揭露劣质安全帽而被撤职,在被丹东煤矿聘为矿长后,采取各种方式来提高安全问题严重突出的煤矿,甚至不惜与董事长闹翻,在员工的不理解,金钱的诱惑的情况下仍然坚持对煤矿负责,对煤矿工人生命安全负责,对煤矿工人家庭负责的态度,尽自己一切力量去提高企业安全性,其对安全重视的程度可见一斑。

  然而,不管安全工程师把安全看得如何重要,还是未能避免灾难的发生。煤矿事故的发生是在无数个侥幸中孕育并发生的必然,对煤矿的安全重视程度关系的不合理是导致煤矿事故发生的重要因素。对安全的重视不是取决于安全工程师一个人的,一个安全的企业,需要的是自上而下各个阶层对安全的普遍重视。 (读后感 ) 企业老板应当把安全生产放在首位,决策层对安全的重视程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管理层在贯彻落实安全生产上的积极程度和办事效率,而管理层的重视程度又进一步对基层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行为产生了影响,对保证企业安全环境,保障员工生命安全,避免因安全事故造成家庭悲剧有积极重要的作用。

  因此,对谁把安全看的最重这个问题,在《命比天大》中,理所当然是安全工程师。然而对谁该把安全看得最重这个问题,我的答案是,企业职工,从决策层到基层员工均应该将安全放在首要位置。对于安全工程专业的我,在直接从事安全管理工作中,应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观念,通过协调与管理,是企业决策层到基层员工将安全提高到最高高度,为创建和谐安全的企业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


  猜你喜欢:

1.

2.

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