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英国电视电影《安妮日记》是少女安妮·弗兰克对二战的真实记录,安妮也已成为二战的重要文化记忆,在欧美成为人们经常缅怀的经典形象。范文亭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电影安妮日记观后感,仅供参考。
安妮日记电影观后感篇一
天气阴沉,闲来无事,偶然看到这部电影,长时间没有读过书,出于对经典文学作品的补充,就耐心观看了这部电影。震动人心的往往不是惊天动地的大事件,细节的描述往往最能打动人心,而这部电影最后1分钟的字幕描述,让我的心里正如这天气一样,难受,压抑......
听说过安妮日记记录的是纳粹时期,安娜一家为了躲避社会对犹太人的杀戮,躲在父亲办公楼的地下室,而这一躲就是两年时间,安娜从13岁增长到15岁,而这本13岁过生日时父亲送给她的日记本成为安娜的精神慰藉,她通过写日记来阐述纳粹德国的 恶行,通过记录日常的点点滴滴来诠释一个犹太民族的精神。电影中着重讲述了安娜家人以及皮特等犹太人躲避在地下室中两年的生活点滴,从中可见安娜的积极与乐观,虽然许多时候并不礼貌,但是她敢于阐述自己的观点和理想,在父亲教导的“Work and Hope”座右铭下,乐观的追求自己的作家梦想。
安娜之所以如此积极开朗,我认为与其家庭的教育有很大关系,通过电影中对其家庭点滴的描述,父亲对安娜精神的不断鼓励,在如此严酷的环境下,为了她能很好的读书创造最好的条件,支持安娜一切合理的建议和要求;母亲的朴实质朴,给安娜点滴的关和呵护;姐姐为了家庭的和睦,将自己的梦想安放在心底,做一个乖巧的女儿,这一切使得安娜活出自己的个性和精彩。
通过读书,安娜在十几岁就开始探讨人类平等问题,书是人类最宝贵的财富,这也验证了杨绛的一句话:“人之所以焦虑烦躁,就是因为读的书少,而想的事儿多”,读书是潜移默化的过程,即使是十几岁的孩子就能读出人生的真谛。
临近结尾,广播中传出的是一句句捷报,本来以为这是一个家人团聚,回归故乡的美好结尾,但是突如其来的德国军人发现了这个密室,最终,这群密室中的幸运者终究难逃纳粹集中营的厄运,这也就是在最后一分钟除了安娜父亲幸存之外,每一个人都显示的于时间死于什么集中营的字幕。幸运的是,最终一个人发现了安娜写的几本日记,并把它整理下了流传至今,也让我们能够聆听在那段魔鬼时刻,躲在密室深处一个十几岁小孩安娜的心声。
安妮日记电影观后感篇二
细细地品读完安妮·弗兰克的《安妮日记》,这个女孩,这个与我同龄的女孩,着实给了我很大的震撼。犹太少女安妮13岁时,为躲避德国纳粹的追杀而住进狭小的密室,他没有自由,她恐惧,她痛苦,如花的生命随时会因一次大意而丧失,她的生活没有保障,就连解决最基本的温饱都成了问题,而这样的生活她足足呆了两年之多……
真的很难,当人们因生活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中感到痛苦时,安妮却仍然能够以乐观的心态将这一切化为了为自己理想而努力、奋斗的动力。
文中有一段曾写道“我经常心情沮丧,可是从不绝望。我将我们躲藏在这里的生活看作是一场有趣的探险,充满危险和浪漫情事,并且将每段艰辛的事情当作我日记的材料。”安妮虽然恐惧,但她不放弃,而是把逆境化为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可见她的精神家园是丰硕的,富有的。
再看看我们自己,从小就在糖水中泡大的我们就好似一个美丽的泡泡,尽管耀眼夺目,但却经不得一点风吹草动,随时可能破碎。因此我们常常会因为一些小小的挫折而轻言放弃,但相对于经历痛苦的安妮,我们所谓的“逆境”是多么的渺小,多么的微不足道。
安妮,一个和我们同龄的女孩受到如此大的磨难都勇于为自己理想而努力,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为什么就做不到呢?所以,如果你遇到了困难,请千万不要在逆境中沉沦,我们应该勇敢地站起来,奋起抗争,以乐观的心态直面逆境,以坚忍不拔的意志努力拼搏,并在逆境中锤炼自己,把自己磨练得更加坚实!因为,安妮一个不曾绝望的女孩;一个永远乐观永远快乐的女孩;一个面对逆境却不愿低头的女孩正激励着我们冲出逆境!
安妮日记电影观后感篇三
安妮.弗兰克是一个活泼可爱、眉目清秀的犹太少女,由于法西斯对犹太人的残害,她们全家人和四个犹太人邻居,带上生活用品,一起躲到她爸爸公司里一个很隐蔽的房间里,他们把那里叫做“密室”。
密室里的生活既艰苦又难熬。走路要轻;要在公司的人来上班之前先洗漱完毕;还要在公司的员工下班以后才能下楼用热水……如果不遵守以上条例,就可能被人发现,并被带到集中营去。飞机投下来的炸弹虽然能炸毁房屋,但却炸不毁安妮坚强的意志。在她感觉无聊时,就用和从阁楼上的窗户眺望大自然来消磨时间。安妮就是这样坚强不屈地生活着。
后来安妮和彼得.威尔彼此相爱,每当他们互相亲吻的时候,她就感觉走遍了全身。
《安妮日记》不仅让我了解了历史、战争和种族迫害,而且让我看到了身处逆境的人们是如何克服困难,顽强地生活着。安妮的生活告诉我们:要生命,热爱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