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的味道作文

节日作文 时间:2021-05-15 手机网站

端午的味道作文(8篇)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说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写作文可以锻炼我们的独处习惯,让自己的心静下来,思考自己未来的方向。你知道作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端午的味道作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端午的味道作文1

  门前的身影,微颤的双手,花白的双鬓,慈爱的的笑容,浓浓的粽香,无尽的味道……

  ——题记

  记忆中,儿时的端午,都是在奶奶家度过的。奶奶的家在一个山沟沟里,小山村里的孩子都盼望着过节,因为节日总是充满香甜的。那个时候,孩子们总能吃到平时吃不到的东西,小心翼翼的捧在手里,心里是止不住的高兴。我自然也不例外,期盼着端午的到来。

  今日如往常一样,天蒙蒙亮,鸟儿打破了清晨的宁静,奶奶也一早就去了相隔几里的集市上,照奶奶的话来说,就是“早起的鸟儿有虫吃”,她这是提前去“抢购”呢。这个时候,我总站在门前,等着奶奶“得胜”归来。

  这不,大老远就看到奶奶往家走,脸上挂满了笑容。可是,此时的我内心受到了撞击。眼前的情景与记忆重叠,奶奶依旧是挂着笑容,可笑容下却隐藏着无尽的沧桑,满脸的皱纹,花白的头发,提着大红枣与白米的双手微微颤抖着,脚步缓缓地移动着,这是岁月流逝的痕迹。原来,不知不觉中,奶奶已经大不如前了啊。我跑过去,接过奶奶手中的东西,心里很不是滋味。袋中的白米散发着清香,可这味道进入我的鼻中,竟成了涩涩的。我不禁疑惑,端午,真的是香甜团圆的味道吗?

  奶奶泡好红枣和白米后,用那满是厚茧的手拉我坐下,笑容满面的说:“孩儿啊,今天我们又有大红枣吃喽,你小时候啊,可最喜欢吃这个了,每到端午前,你总缠着奶奶问,‘奶奶,奶奶,我们什么时候吃大红枣啊’……”。我听着,陷入了回忆:记忆中,确有一个小孩,总是拉着奶奶的手,撒娇的缠着奶奶要大红枣。只是,那时的手,没有如今的沧桑。我再次疑惑,端午,真的不是酸涩的吗?

  不久,奶奶拿来粽叶和红绳,我搬来板凳,就坐在院中与奶奶包起粽子来。奶奶微颤的双手一抖一抖的,半天才包好了一个粽子,而我动作却是极其娴熟。将粽叶一拧,在倒锥形的粽叶里放个红枣,再放几勺米,裹一层粽子,最后缠上红绳,动作一气呵成,显然,当年那个笨拙的女孩已经不在了,如今比起奶奶竟是好上许多。

  奶奶看到这情景,嘴里叨念着:“唉……人老喽,手也不中用了,真不知再过几年,我这把老骨头还能干些什么……”听到这些,我猛地一怔,心微微发紧,眼眶微微发红,内心的情绪满是复杂。端午,端午,香甜的吗……

  奶奶摇了摇头,笑着对我说:“我去烧水,一会儿啊,咱们就有粽子吃啦!”我连忙拉住奶奶,说:“奶奶,我来吧。”奶奶一怔,喃喃地说:“孩子长大了啊,我是真老了。”我听到,忙说:“不是的,奶奶身子还硬朗着呢,才不会老。”说着,我松开了手,任由奶奶去烧火,煮水。

  我坐在凳子上,望着奶奶的背影,那个背影显然已经衰老,满是沧桑,我内心的情绪终是找到了宣泄口,泪水止不住地流出来……

  闻着蒸笼里散发的缕缕清香,我不禁再次发问,端午,真的是香甜的吗?

  哪里是呢,明明就是沧桑,心酸,苦涩的啊……

端午的味道作文2

  我闭上眼睛,静静感受端午的味道。

  不知道是不是为了配合梅雨季节的到来,端午整日整夜地浸在雨水之中,从周六晚上开始,雨水便不再像之前那么温顺,而是忽然地大了起来,一阵阵地从天际刮下,落在窗户上,便顺势滑下一道美丽的弧线;落在江河中,便合意弹出一曲无尽的悲伤;落在花草旁,便默默留下一滴晶莹的泪珠;落在我身上,便缓缓叙述一段世事的变迁。

  雨依旧未停,生命依旧不止。

  便是因此,端午的味道中掺进了些雨水的味道。

  刚走进老家的大门,便看见了两株艾叶,整齐地插放在门的两侧,艾叶似剑,令人感觉到一股威严,艾叶似草,令人感觉到一种不屈,艾叶飘香,令人感觉到一阵舒适,艾叶无言,令人感觉到一方清静。艾叶是端午的代表,却只是出现在我们这些闲人的笔下,或许说,只有端午这个时刻,我们这些闲人才会想到它,它可否会不满?可否会难过?

  可就算它怒火冲天,也没有人会注意它。

  便是因此,端午的味道中掺进了些艾叶的味道。

  到老家的时候,已经是中午了,从厨房中飘出的炊烟亦是愈发明显,仿佛催促着在外的人早日归家,众人坐在一起,便定要推杯换盏,酒过三巡后,方能尽兴,醇厚的酒香,散漫了空气,洒满了人心。千年前的屈原,你喝酒时滋味如何呢?是快乐,亦或是愁苦,是洒脱,亦或是伤心,我无法考证清楚,但愿他喝下最后一口酒时,能够忘记诸多不顺,能够想起无限快乐。

  酒香,有些刺鼻,但却打开人与人交流的途径。

  便是因此,端午的味道中掺进了些美酒的味道。

  说实话,端午可吃了不少的粽子,也只有在这个时候,才有机会去吃粽子,棕香四溢飘荡在端午的空气中,不会被厚厚的院墙所阻挡,不会被高高的大门所拒绝,它只会追随着风,风的去处便是它的去处,风的归宿却不是它的归宿,它可以飘得更远,飘到世界的尽头,也只有在端午的时候,才会有这样独特的风景。

  便是因此,端午的味道中掺进了些粽子的味道。

  晚上,月亮终于露出了些光辉,为我们照亮了回家的道路,看着四周风景被黑夜所吞没,只留下月光,莫名地有些伤心,明天,大家或许就见不到粽子,看不着艾叶,听不到雨音了,再过几天,便没有多少人会记得这个端午,会记得风中曾藏着粽叶与艾叶的香气,会记起这几天的雨水这么多,下得这么伤心。

  他们若是希望再次被我们记起,只有等到下一个端午,等到下一个与我们相见的日子。

  下笔匆忙,赶不上端午离别的速度,今夜依旧平静,只不过加上“端午”二字,便显得与众不同。但愿我在偶尔闲适的时候,能嗅嗅曾经端午的味道。

端午的味道作文3

  端午将至,舌尖和脑中泛起的是记忆的味道。

  或许龙舟赛那喧闹的锣鼓声和岸边的喝彩声并不适合这个江南小城,所以沉寂成为了端午的常态,然而沉寂的背后却是阵阵的糯香,涌动在味蕾上的激烈并不亚于水花四溅。半年的辛勤换来的是这一小段时间的小憩,或许是习俗的使然,或许是对于半年的褒奖,南方人的含蓄在这个时间段表现得愈发明显。

  食物的滋味往往不是味蕾的刺激,而是一种质朴的情感。记忆中的那个农村小院落,雨声滴答而无序,勤劳的人们早就洗净了粽叶,拌好了糯米,准备好了各类馅儿,一家老小齐上阵,带着半年的耕耘心情开始了端午的历程。馅儿种类多,甜的如豆沙、栗子,咸的.如猪肉、酸菜,或者小众的碱水,无论种类如何,散不去的仍旧是阵阵糯香。粽子不甚考究,不变的只是那笔直加棱角的外形。看似普通的自然产生品,在勤劳智慧的人民面前变成了可食可赏的艺术品。大锅中的水早已是蒸汽腾腾,物质社会,煮粽子的形式多样,煤球炉、电磁炉、高压锅,时代的进步让食物加速。然而记忆中的粽子仍旧是伴随着柴禾的燃烧,只有这样粽子的原味才得以保存,淳朴的记忆在此时泛滥。咬一口糯香,呷一口黄酒,粮食在经过不同的转换之后,在这一口又交汇在味蕾间,个中滋味,无法言语。

  对于开化人来说,气糕亦是端午必不可少之食。白浆不能差一丝一毫,辅菜也必须小心翼翼,铺上蒸笼的不仅仅是精美的食物,也是中国人对于习俗的一种严谨态度。气糕厚了不行,嚼着费力,薄了也不行,光吃菜没了米香。恰到好处的气糕必须是师傅们千万次实践的结果。蒸笼是圆的,切出来的气糕是方的,外圆内方的气质恰是我们这个民族道德的体现,或许是巧合,或许习惯使然。

  其实两种食物在平时都能轻易吃到,只不过在端午这个特定的时间中的感觉中不一样,可能中华民族是一个善于寻找理由的民族,为了肯定自己,亦或是为了家人团聚,暂且不管理由如何,仍旧是追求记忆的需求。时间带不走的是对往昔的断续回忆,八仙桌上的举杯畅饮,祖母在旁的唠唠叨叨,孩童们顽劣的嬉戏,看似喧闹的场景却是时间中独特的记忆。理解这个民族的文化必须去追寻这些记忆中的突起,即便再喧嚣的城市也抵不过破旧鼓楼上泛黄的回忆。中国人的回忆总是非常含蓄,慢慢寻觅,欲言又止,但回忆的举动却又是大张大合,食物、习俗不能差一丝毫厘,这便如国画中的山水与工笔,同根而不同形。

  如果说表象的回忆是酸甜苦辣对于味蕾的刺激的话,那么意像的时空便是记忆中逐渐消逝的过去。

端午的味道作文4

  端午的味道,是盛开紫罗兰的芳香,淡而优雅。

  端午的味道,是绽放茉莉花的幽香,妙而纯洁。

  端午的味道,是开放百合花的清香,淡而高雅。

  端午的味道让人回味无穷,记忆忧新,

  临近端午,就会想到他,他是一位博学才子,神采飞扬才华横溢,气质过人。他在战国时期创下业绩。他不光创下业绩,还开创了诗歌从集体歌转变为个人歌独立创作的新纪念。他是文坛的一位高手,也是仕途的弃儿。他每次都想一心报国,让自己的国家像一只雕耸立于大地上,却总是遭遇小人的妒忌与报复,是自己的辛苦迟不被采用,最后在自己临死前创作了一篇,用血和泪写成的忧国之恩的柔情长诗《离骚》。

  诗创作后,他带着满脸的忧伤和愤怒来到了江边看着冰冷的河水,他突然笑了,仿佛是在笑那些小人笑今日的庸君,笑自己的衷心没有被人发现。他带着冷笑,纵身一跃跳入这冰冷的河水中,让他冲洗着自己的身躯。他走了走的凄凉与悲伤,只是他对国家的爱太深了。

  他热爱祖国,坚贞不屈的精神浮现在我们的眼前他坦然面对以,死报国,显出他是多么地热爱自己的国家他打意凛然的豪杰气魄给后人留下了许多深思。

  端午的味道,就是屈原,他那忠心耿耿的报国情怀为祖国为人民的安居乐业以幸福做出我显得努力。端午的味道是有气魄的,也是有甜味的就像棉花糖一样甜。

  端午节这天,也是游子回家团聚的日子,大家欢聚一堂其乐融融,品尝这美味的粽子。今年我的叔叔婶婶都回来团聚,共度端午。我们家的粽子都是母亲自己亲手抱的,母亲在厨房里忙来忙去,我和姐姐在屋里看书,可我的思绪早就飞远了,想起了去年我们家的粽子不是母亲亲手抱的,而是从小摊上买来的,蒸好之后,我满怀希望,可刚尝第一口,我想被泼了一瓶水一样这个粽子一点也不好吃,我嘟囔这,母亲用慈祥的眼神望着我,温柔的说:"吃都吃了,还是下回母亲自己做吧!"我急忙叫好眼泪都流出来了。突然听见母亲那清脆的声音,粽子好了,我的思绪才飞回来,我看着桌子上热腾腾的粽子,脸上露出了微笑,大家一起坐在饭桌旁,边吃边讲着端午的来历与意义。大家都是兴高采烈。我看着这样一桌团圆饭,心里美滋滋的。

  端午的味道,就是游子们回家团聚的喜悦与幸福那是甜甜的味道。

  夏天的味道,是那一簇簇盛开的花团;顽强的生命力,展示了夏天的主旋律,人生的味道,就是一次次磨练的意志与顽强,绽放人生的主旋律,而端午的味道,那是一种种传统的习俗,是那衷心报国,是那家家户户团圆,弘扬了端午的主旋律。

  端午的味道,与众不同。

端午的味道作文5

  清晨带着一点艾草的清香的微风将我从睡梦中吹醒,这日与往常的日子不同,因为这一天是我与端午里各种味道相会的日子。经过一番精心的打扮,唱着一首首愉快的山歌,与父母走上了去姥姥家的小山路。

  到家门口之前,就闻到了一缕艾草的清香,沁人心脾。好似春风拂过脸颊,又好似一股暖流流入心田。这香味是从那来的?原来在家门口前,两边各放一大把艾草,各自散发着清香。它们静静的倚在门前。姥姥说这样可以驱邪的。虽说我不怎么相信,但还是伸出小手,偷偷地拔了几根,插在头上。避避邪。

  进了屋,就看见了姥姥忙碌的身影。每年姥姥都会煮一锅鸡蛋给我吃,今年也不例外。姥姥先将白胖胖的山鸡蛋用清水洗几遍,然后将艾草平平的铺在水底,上面再放上刚洗完的山鸡蛋。静泡半个小时,让艾草的清香与鸡蛋巧妙的融合在一起。在大杂院里,支起一大锅,用秫秸秆将火点燃,之后再加木头。要想让鸡蛋又嫩又香,这火中间不能间断,又必须一直是小火。这可是一细活,我可做不来。可姥姥则练到了如火纯清的地步。

  半个小时过去了,这大锅里的水也沸腾了。姥姥先将鸡蛋从水中拿去。将艾草放入锅中,再将鸡蛋轻轻的、稳稳的的放入水中。生怕将鸡蛋碰碎。我则蹲在锅前,死死地盯着锅中的动静。肚子里的小蛔虫早已开始了蠕动。

  “冒白烟了!”我大叫着,姥姥掀开锅一看,一股喷香喷香的鸡蛋味扑鼻而来。姥姥将鸡蛋从水中拿了出来,这鸡蛋的外壳竟由白色变成了淡青色,并且外面还冒着热气。我赶紧的拿起一鸡蛋,迅速倒入嘴边。烫!鸡蛋在我嘴里打转,终于烫的不行,鸡蛋从嘴中跑了出来。姥姥在一边笑着说:“心急吃不了热鸡蛋!”

  这第一个鸡蛋我没尝出什么我味道,只吃了一嘴的热。于是我长了一个小心眼,凉凉再吃。于是这第二个鸡蛋送入了我的嘴里。这蛋白嫩嫩的、软软的,轻轻一咬就碎;这蛋黄粘粘的、厚厚的,重重一咬,这蛋黄的渣渣就黏在了牙根上,怎么弄都弄不下来。这用艾草煮的鸡蛋不光有鸡蛋的香味还有艾草的香味。它们的香味顺着我的食道飘入到全身各处。不管在哪儿闻,都有一股这样清新的味道。

  吃完了鸡蛋,就该喝酒了。这姥姥家的酒可不是一般的酒。而是姥姥自己酿的酒,这是用大米酿的酒。这米酒可不能乱喝。每当姥姥端出酒来,我便老老实实的跟在姥姥后面,要是姥姥看到我这么老实,就赏我用筷子蘸一下,就一下让我尝尝。说小孩喝多了会醉的。但每当姥姥一不留神,我就偷偷地,迅速用筷子在酒杯里蘸好几下,然后在快速伸入嘴中细细品尝。这酒有一丝丝的辣,又有一丝丝的甜,又辣又甜,让人只想多喝几口。也许这就是姥姥酿的酒的魅力把。但我蘸了这么多次,也没醉,在心里偷笑姥姥说的话不准。

  在我与端午相聚的的短暂时光中,我闻到了她身上各种各样的香气。有艾草的清香,鸡蛋的喷香,陈酒的飘香。让我在平常的品到了节日的味道。这味道将永远烙印在我的心中,直到永远……

端午的味道作文6

  端午还没有到来,粽叶就上市了。家中水桶里泡着新鲜的芦叶,碧绿碧绿的,别说是包粽子了,就是这样闻闻,也觉得清新无比。我知道母亲是准备包粽子了,这是农历五月里一件重大事项,过节的气氛绝不逊色于中秋。

  手巧的母亲能变幻出各种各样的粽子,有三角形的、四角锥形、枕头形等。口味也有好多种,有纯糯米的粽子,蒸熟蘸白糖吃;有甜粽子,糯米馅中掺杂些蜜枣红豆;还有我最喜欢的咸肉粽子,母亲将新鲜的五花肉切成一片一片,浸泡过酱油,在锅里过一下,夹进糯米里,等粽子煮熟后,肥肉的油渗入瘦肉与米中,入口肥而不腻,此时苇叶青气、糯米香气、猪肉咸气交织在口中,是何等的美味佳肴啊。吃过很多的粽子,唯有母亲做的最有味道,最好吃。

  在端午,小孩子佩戴香囊,有避邪驱瘟之意,是家家必做的事,也是最富有静态美的。记忆里,看母亲做香囊也是一种享受,幼时的我总是搬着小凳子靠在她身边,她用碎布缝成不同形状的香包,里面装上香料,结成一串,玲珑可爱。做好后母亲会把它挂在我的胸前,在我的小手小脚腕上缠上五彩线,嘴里念念有词地说着些什么,我猜想,她大概是在表达驱邪避秽,保佑安康的意思吧。

  我吃着香喷喷的粽子,体会着味蕾被刺激的美妙时刻,眼前出现这样的画面:端午第二天的清晨,一位临产孕妇,吃了几个粽子后,戴上草帽,腆着肚子,摇摇摆摆地拿着镰刀,劳作在金灿灿的麦地,还没有等到太阳升高,就生下了一个男孩,那便是我。二十八年过去了,眼前母亲正带着她的小孙子教唱着端午的童谣:

  五月五,是端午;

  插艾草,挂香囊;

  五彩线,手腕绑;

  吃粽子,蘸白糖;

  龙船下水喜洋洋。

  五年前我工作变动,举家搬至盐城,母亲也随着不满周岁的孙子来到了盐城,担负起带小孙子的工作。母亲跟我们住一起,总有个难题在她面前,就是吃什么,众口难调,这个问题一直没有解决,索性她就不去想了,打电话给我们,问买什么菜啊,想吃什么啊?问的让人心疼,问的让人心底总有丝丝的颤动,浅浅地拨动着你的心愫。

  有时,她为了买到新鲜的蔬菜,起得很早,又不知何时,听人说街上卖的蔬菜农药化肥残留很多,嘴里就嘀咕着还是乡下好,说等回老家种蔬菜,隔三岔五地放在车子上带给我们。我知道她是惦记家里的那些地,每逢收割播种的季节总是要回老家看看,看看麦子,看看稻子,虽然家里的地都给别人耕种,但是她的心是属于那片土地,属于那个精神的家园。

  这两年,母亲的记性不好了,是步入老年了,两鬓已有些花白的银丝,脸上深深的皱纹记录这岁月如流的痕迹,手掌摸着孙子嫩嫩的小脸,总会让他感觉刺人,不过我喜欢这种粗糙的刺刺的感觉,我会找借口摸摸她的手,体会这让人眷恋的感觉,这温馨的味道。

  我闭上眼睛用心去回忆,去感受,母亲的味道暖暖的,甜甜的,我喜欢这个味道,这洋溢着幸福的味道

端午的味道作文7

  夏季最期待的节日就是端午节了,看着那三角形状的粽子,就直馋人;闻着艾草淡淡的香味,却也沁人心脾,划龙舟,赶鸭子,都是我最喜欢的节日娱乐。雄黄酒的传奇故事,熏苍术的祝福,无不透露着节日的喜庆。

  端午节吃粽子是从古传承至今的一个重要习俗。包粽子主要是用荷塘边盛产的嫩芦苇叶,也有用竹叶的,都统称为粽叶。粽子的传统形状一般都是三角形的,人们都会根据粽馅为粽子命名,全是糯米的叫糯米粽;糯米里掺合小豆的叫豆棕;掺枣子的是枣棕。在很久以前的考试当中,家长大多都会给孩子包几个枣棕带上,因为枣棕又叫“早中”。剥开那层墨绿的外衣,露出里面雪白的米肉,甜糯的香味,早已将我的馋虫勾起来了。甜糯的粽子,这是端午节味道。

  端午节在门上挂艾叶,蒿草,白芷等植物,也是端午节的一个传统习俗艾叶、蒿草、白芷都是属于中药的。先煮两个鸡蛋,等鸡蛋煮好以后,从中间剥开蛋白,取出蛋黄,在原本蛋黄的位置放入用艾草或蒿草包住一件银饰品,合上鸡蛋,用纱布包住,塞到嘴里,可以驱寒、治咳嗽。艾叶,蒿草的清香是端午节的味道。

  赛龙舟也是端午节的重要习俗之一。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河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以后,每年五月初五划龙船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在我的家乡每年都会举行赛龙舟比赛,还会在江面放置许多鸭子,几个龙舟队伍相互竞争,那个队伍抓到的鸭子多,那个队伍就获胜。每年,我都会站在江边,看着江面上龙舟队伍的奋勇激进,看着他们的比赛。龙舟对屈原的纪念,这是端午节的味道。

  传授屈原投江之后,屈原家乡的人们为了不让蛟龙吃掉屈原的遗体,纷纷把粽子、咸蛋抛入江中。一位老医生拿来一坛雄黄酒倒入江中,说是可以药晕蛟龙,保护屈原。一会儿,水面果真浮起一条蛟龙。于是,人们把这条蛟龙扯上岸,抽其筋,剥其皮,之后又把龙筋缠在孩子们的手腕和脖子上,再用雄黄酒抹七窍,以为这样便可以使孩子们免受虫蛇伤害。薰苍术是端午节的传统习俗活动之一,就是民间传统用苍术消毒空气;将天然的苍术捆绑在一起,燃烧后产生的薄烟,不仅会散发出清香,还可以驱赶蚊虫,令人神清气爽。雄黄的传奇,薰苍术的祝福,这是端午节的味道。

  千年的传统延续至今,每一样习俗都被传承,端午节的味道也被记忆。甜糯的粽子;奋勇激进的赛龙舟;清香的艾草;传奇的雄黄;神奇的薰苍术。这都是我记忆中端午节的味道。

  点评:本文很有解说词的味道。作者用饱蘸深情的笔墨将甜糯的粽子、奋勇激进的赛龙舟、清香的艾草、传奇的雄黄、神奇的薰苍术这些夹裹着端午节浓厚味道的传统习俗一一给我们奉送出来,不仅看着美,而且闻着淳,让人心驰神往。

端午的味道作文8

  又是一年端午到,其中滋味君可晓?实际上,端午不仅仅飘着粽子的清香,还有许多其他的味道,比如……

  亭亭玉立,素衣清颜。在一群不起眼的草丛中出类拔萃,赫然立于陌上。她被远古的神农氏带离了草丛,培之育之,并学会了采日月之精华,撷天地之灵气,练就了一身百毒不侵的功夫。后悬壶济世,叩开千家万户的门扉,记住太阳的嘱托,捎上月亮的问候,将天之无私、地之仁厚奉献给了人间。

  分明是一把绿色的宝剑,浑身发出寒光,在溪沟边、池塘旁。这枚漂亮的绿剑为神农氏所相中,送给艾,成了艾的心爱之物。艾和菖蒲,就再也没有分开过。艾宛如一位女侠,菖蒲便成了女侠身边的佩剑。从此,艾,仗剑走天涯,斩妖除魔。这一黄金搭档让端午节多了一些侠的味道。

  于是,寻常百姓家,每到农历五月初五,门悬艾草菖蒲,祛毒驱邪,来守护人们的健康。于是,江淮人家也有了“端午不戴艾,死在大门外”的民谣。端午的味道中,有一种就是艾草、菖蒲草散发出来的青草味。

  粽子,曾经是南方特有的粽叶加糯米蒸出来的食物。据说粽子是楚人用来祭奠屈原屈大夫的,但总被江中蛟龙偷食了,于是屈原显灵教人用粽叶包裹,用五色丝线裹粽,由于蛟龙害怕这两样东西,也就不敢来偷食了。粽子就这样从楚国走出,走向全国,从最初是屈原的祭品,成了时下的寻常食品。

  时下,国人们过端午节,粽子是必不可少的,好像少了粽子,国人就少了一种心灵的寄托,少了一种精神的传承。仿佛只有吃了粽子,才能“吃透”屈原的忠贞爱国的精神,只有吃了粽子,才能在国人的心中烙下中国印。于是,端午便有了一缕清清的粽子香,一种浓浓的爱国情。

  端午,总能听到隐隐的鼓点从遥远的地方传来。远方的某地一定又在进行龙舟竞渡了。龙舟竞渡不单是为了救起投江的诗人而留下的遗俗,还是国人们龙崇拜的遗风。端午,也就成了一个龙的节日。中华民族是龙的传人,龙的子孙,一代代用这种“众人划桨”方式纪念先祖,不忘团结协作同舟共济的传统。

  中国是个旱涝灾害频发的国家,不管是抗洪抢险还是抗旱保苗,都离不开集体的力量。龙就是集体的化身。君不见,龙有“九似”之说,角似鹿,头似驼,眼似兔,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九似”拼成一物,犹如“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这样的“一条龙”就能够“见首不见尾”,呼风唤雨,保收旱涝。于是,端午,便多了一种从龙舟竞渡中释放出来的男人的汗腥味、集体意识浓郁的中国味。

  端午时节,鼓点咚咚,红旗高举,男人们热血澎湃,争先恐后,“衔得锦标第一归”。小女子也不甘寂寞,择一草木葳蕤之处,树荫之下,斗起草来,虽然没有龙舟竞渡之激烈,却也不失为一种益智类小游戏。端午节被小姑娘斗草斗出了一种女人味、童趣横生的生活味。红楼梦中就有一段小螺和香菱等女孩精彩可爱的斗草游戏。斗草是女孩们的游戏,斗草斗出来的是生活的轻松、心情的闲逸。